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裁折[ cái shé ]
抑止;摧折。
裁整[ cái zhěng ]
剪裁整理。
裁正[ cái zhèng ]
1.裁断订正。2.制止。3.犹教正。
裁止[ cái zhǐ ]
制止。
裁紩[ cái zhì ]
裁剪缝制。
裁中[ cái zhōng ]
谓心中有所制裁褒贬。
裁衷[ cái zhōng ]
犹裁断。
裁缀[ cái zhuì ]
剪裁选辑。
裁酌[ cái zhuó ]
斟酌决定:处理是否妥当,敬请~。
裁撙[ cái zǔn ]
裁减节省。
纔此[ cái cǐ ]
方才。
纔待[ cái dài ]
方欲。
纔刚[ cái gāng ]
刚才。
纔可[ cái kě ]
恰好。
纔恰[ cái qià ]
犹刚才。
纔然[ cái rán ]
犹刚刚。
纔则[ cái zé ]
方才。
采艾[ cǎi ài ]
1.民间习俗。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戯,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唐 李商隐《为安平公进贺端午马状》:“伏以浴兰令节,採艾嘉辰,百辟合祝於 尧 年,万方宜修於 禹 贡。”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前集·节序·端午》:“今在处有採艾採药之説。”2.采摘艾草。古有采艾疗疾禳毒之俗。《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毛 传:“艾所以疗疾。”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 楚 人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一本作“採艾”。
采拔[ cǎi bá ]
1.选拔,拔擢任用。宋 司马光《龙图阁学士李公墓志铭》:“时 杜祁公 为宰相,多採拔英儁,寘之臺省。”宋 李纲《辞免兵部侍郎奏状》:“如臣孱庸,何足採拔!”2.揪打。《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 狄婆子 ﹞心中发恨,算计赶到下处,带他连那妓者採拔一顿,与他做个没体面。”3.犹选拔。晋 干宝《<晋纪>总论》:“﹝ 晋高祖 ﹞行任数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臣蒙先皇采拔,粉骨非报。”
采办[ cǎi bàn ]
采购;置办:~年货。
采笔[ cǎi bǐ ]
彩笔;文采绚丽之笔。
采币[ cǎi bì ]
币帛,彩色丝织品。古代常用作馈赠的礼物或聘礼。
颤索[ chàn suǒ ]
哆嗦。
颤脱[ chàn tuō ]
抖落。
颤巍巍[ chàn wēi wēi ]
状态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颤音[ chàn yīn ]
1.颤动的声音。2.舌尖或小舌等颤动时发出的辅音,如俄语中的P就是舌尖颤音。
颤悠[ chàn you ]
颤动摇晃:他的脚步正合着那扁担~的节拍。
颤悠悠[ chàn yōu yōu ]
颤动摇晃貌。
颤杖[ chàn zhàng ]
小鼓槌。
颤震[ chàn zhèn ]
颤动。
羼补[ chàn bǔ ]
窜改增补。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十一:“伏生 之徵,在 文帝 时,欧阳生 亲受业於 伏生,下距 武帝 末尚七十年,纵老而见献书之事,岂復羼补师书,自悔其少年之业之未备耶!”
羼厕[ chàn cè ]
混杂。
羼和[ chàn hé ]
把不同的东西掺混在一起。如:这粮食里羼和进砂子了。
羼名[ chàn míng ]
混入名籍。
羼入[ chàn rù ]
搀入。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十二诸侯年表》:“《史记》诸年表,皆不记干支,注干支出于 徐广 ……此表每十年輒书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子字,不特非 史公 正文,并非 徐氏 之例,其为后人羼入,凿凿可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其他一篇《甘誓》,或许是《商书》羼入的。”
羼提[ chàn tí ]
佛教语。梵语的汉译。为“六度”之一,意为安心忍辱。
羼戏[ chàn xì ]
指业馀戏曲演员偶尔参加专业剧团演戏。或称票友客串。
羼杂[ chàn zá ]
掺杂。
伥伥[ chāng chāng ]
无所适从貌。
伥鬼[ chāng guǐ ]
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这个鬼不敢离开老虎,反而给老虎做帮凶。见〖为虎作伥〗。
昌本[ chāng běn ]
菖蒲根。昌,通“菖”。
昌博[ chāng bó ]
广博,博大。
昌昌[ chāng chāng ]
1.繁多貌。2.纵情貌。
昌朝[ chāng cháo ]
昌盛兴隆的朝代。
昌辰[ chāng chén ]
犹盛世。
昌炽[ chāng chì ]
1.兴旺,昌盛。语本《诗·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汉 刘向《说苑·建本》:“夫穀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名臣》:“子孙昌炽,世世无比。”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八》:“《诗》三百篇,福禄寿考,子孙昌炽,颂祷嘏祝而不疑。”2.犹猖獗,猖狂。《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二年》:“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 太原 餘孽更昌炽如此!”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 尧 汤 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於百年。”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狂蛊中于人心,妄行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
昌歜[ chāng chù ]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传说周文王嗜昌歜,孔子慕文王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昌歜羊枣[ chāng chù yáng zǎo ]
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昌辞[ chāng cí ]
宏丽的文辞。
昌达[ chāng dá ]
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