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发纵指使[ fā zòng zhǐ shǐ ]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发纵指示[ fā zòng zhǐ shì ]
放出猎狗,指示方向,要它追捕野兽。比喻指挥、调度。也说发踪指示。
伐冰之家[ fá bīng zhī jiā ]
伐冰,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伐功矜能[ fá gōng jīn néng ]
夸耀自己的功 劳和才能。形容自高自大。《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 行。”
伐毛换髓[ fá máo huàn suǐ ]
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伐毛洗髓[ fá máo xǐ suǐ ]
刮去毛发,清 洗骨髓。比喻彻底清除污秽。《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吾…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 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伐性之斧[ fá xìng zhī fǔ ]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伐异党同[ fá yì dǎng tóng ]
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伐罪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 fá zuì diào rén ]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罚不当罪[ fá bù dāng zuì ]
给予的处罚跟 所犯的罪不相称。《荀子·正论》:“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当:相当。
罚不责众[ fá bù zé zhòng ]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罚一劝百[ fá yī quàn bǎi ]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法不阿贵[ fǎ bù ē guì ]
执法者秉公处 事,不偏袒有钱有势的人。《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 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阿(ē)。
法不传六耳[ fǎ bù chuán liù ěr ]
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法不徇情[ fǎ bù xùn qíng ]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法出多门[ fǎ chū duō mén ]
门:门径。指各部门各自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统一,无从执行。
法出一门[ fǎ chū yī mén ]
指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法海无边[ fǎ hǎi wú biān ]
佛教中比喻佛法广大如大海,无边无际。
法家拂士[ fǎ jiā bì shì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法灸神针[ fǎ jiǔ shén zhēn ]
神奇的针灸技术。
法力无边[ fǎ lì wú biān ]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法轮常转[ fǎ lún cháng zhuàn ]
法轮:佛家语,轮有二义,一为运转,一为摧碾,佛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且摧毁世俗一切邪惑之见。指佛法无边,普济众生。
法脉准绳[ fǎ mài zhǔn shéng ]
犹言法则标准。
法外施仁[ fǎ wài shī rén ]
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法无二门[ fǎ wú èr mén ]
指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同“法出一门”。
法无可贷[ fǎ wú kě dài ]
指按法律不可宽恕。
番窠倒臼[ fān kē dǎo jiù ]
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
番来覆去[ fān lái fù qù ]
1.指不断翻身。2.指反复多次。参见“翻来覆去”。
幡然改途[ fān rán gǎi tú ]
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幡然悔悟[ fān rán huǐ wù ]
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翻肠搅肚[ fān cháng jiǎo dù ]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翻复无常[ fān fù wú cháng ]
变化无常,说变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