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口头禅[ kǒu tóu chán ]
本指不领会禅理,但袭用禅宗和尚惯用的词语,作为谈话的点缀。现指由于口头说成习惯,经常夹杂在说话中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口吐珠玑[ kǒu tǔ zhū jī ]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口吻生花[ kǒu wěn shēng huā ]
比喻谈吐文雅。
口无择言[ kǒu wú zé yán ]
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口衔天宪[ kǒu xián tiān xiàn ]
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宪”。
口谐辞给[ kǒu xié cí gěi ]
指言辞诙谐敏捷。
口血未干[ kǒu xuè wèi gān ]
古人订立盟约时要在嘴上涂上牲畜的血。“口血未干”指订立盟约不久(多用于订立盟约不久就毁约)。
口壅若川[ kǒu yōng ruò chuān ]
比喻禁舆论之害。
口燥唇干[ kǒu zào chún gān ]
燥: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口直心快[ kǒu zhí xīn kuài ]
想什么说什么,为人直爽。
口中雌黄[ kǒu zhōng cí huáng ]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口中蚤虱[ kǒu zhōng zǎo shī ]
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
用语言文字进行揭露、批判和声讨。
口坠天花[ kǒu zhuì tiān huā ]
比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
叩阍无路[ kòu hūn wú lù ]
叩:敲。阍:宫门。无法敲到宫廷的门。形容百姓无处伸冤。亦作“叩阍无计”、“叩天无路”。
叩马而谏[ kòu mǎ ér jiàn ]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叩石垦壤[ kòu shí kěn rǎng ]
叩:敲打;垦:开垦。敲石挖土。指破土动工。
叩心泣血[ kòu xīn qì xuè ]
形容悲痛之极。
叩源推委[ kòu yuán tuī wěi ]
指追究其根源。
扣壶长吟[ kòu hú cháng yín ]
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
扣楫中流[ kòu jí zhōng liú ]
犹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扣盘扪钥[ kòu pán mén yào ]
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同“扣盘扪烛”。
扣盘扪烛[ kòu pán mén zhú ]
扣:敲;扪:摸。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扣槃扪籥[ kòu pán mén yuè ]
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同“扣槃扪烛”。
扣槃扪烛[ kòu pán mén zhú ]
扣:敲;扪:摸。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
扣人心弦[ kòu rén xīn xián ]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刳肝沥胆[ kū gān lì dǎn ]
犹言披肝沥胆。比喻竭诚相见。
刳精呕血[ kū jīng ǒu xuè ]
极言用心劳苦。同“刳精鉥心”。
刳精鉥心[ kū jīng shù xīn ]
极言用心劳苦。
刳胎焚夭[ kū tāi fén yāo ]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指凶残不义。
刳胎杀夭[ kū tāi shā yāo ]
指凶残不义。同“刳胎焚夭”。
刳心雕肾[ kū xīn diāo shèn ]
犹言刻骨铭心。表示强烈的情感。
刳形去皮[ kū xíng qù pí ]
指忘却形体和家国,而任乎自然。
查询最多的成语
欲罢不能
黄粱美梦
哀毁骨立
男欢女爱
瓢泼大雨
阿鼻地狱
深不可测
蹑手蹑足
阿谀奉承
撒豆成兵
鱼目混珠
戮力同心
别无长物
笑里藏刀
求贤若渴
按图索骥
一丘之貉
不屈不挠
咄咄逼人
扑朔迷离
力不从心
守株待兔
心急火燎
言不由衷
无稽之谈
模棱两可
痛定思痛
乐不思蜀
杯弓蛇影
口蜜腹剑
出奇制胜
从容不迫
自相矛盾
做贼心虚
茅塞顿开
登峰造极
数典忘祖
弃甲曳兵
兴高采烈
望洋兴叹
日薄西山
有备无患
走马看花
急来报佛脚
忧心如焚
锦绣前程
老生常谈
狼子野心
流离颠沛
出言不逊
不可多得
风华正茂
鞭辟入里
道不拾遗
有恃无恐
万死一生
药到病除
名落孙山
愚昧无知
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