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名卿钜公[ míng qīng jù gōng ]
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名山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 ]
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名山胜川[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名山胜水[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名山事业[ míng shān shì yè ]
《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后来称著书立说为“名山事业”。
名声过实[ míng shēng guò shí ]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名声籍甚[ míng shēng jí shèn ]
比喻名声极大。
名胜古迹[ míng shèng gǔ jì ]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名师出高徒[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名实难副[ míng shí nán fù ]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名实相符[ míng shí xiāng fú ]
名声与实际一致。
名实相副[ míng shí xiāng fù ]
名声和实际一致。
名士风流[ míng shì fēng liú ]
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名同实异[ míng tóng shí yì ]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名闻遐迩[ míng wén xiá ěr ]
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名我固当[ míng wǒ gù dāng ]
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名下无虚[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名扬四海[ míng yáng sì hǎi ]
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名噪一时[ míng zào yī shí ]
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震一时[ míng zhèn yī shí ]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名正理顺[ míng zhèng lǐ shùn ]
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重一时[ míng zhòng yī shí ]
名:名声;一时:当代。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
明白了当[ míng bái liǎo dàng ]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明辨是非[ míng biàn shì fēi ]
把是非分清楚。
明查暗访[ míng zhā àn fǎng ]
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明察暗访[ míng chá àn fǎng ]
明里观察,暗中询问了解。指用各种办法进行调查。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察:看出。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bù jiàn yú xīn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明耻教战[ míng chǐ jiào zhàn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指教战之法,在于使士卒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奋勇向前,勇敢杀敌。
明窗净几[ míng chuāng jìng jī ]
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明德惟馨[ míng dé wéi xīn ]
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明德:美德。惟:是。馨(xīn):散发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