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小豆子拌干饭
- 黑灯笼里点蜡烛
- 癞蛤蟆上蒸笼
- 打破纸灯笼
- 算命先生说气话
- 漏了气的汽笛光
- 筛子罩锅子
- 猪尿泡打人不痛
- 香炉前打喷涕
- 面孔上涂了桨糊
- 孟良摔葫芦
- 抱鸡婆扯媚眼
- 肩膀上放烘笼
- 买了罐子打了把
- 发了酵的面粉
- 中个鼻孔烂了三个
- 对着坛子打屁
- 火药碰火柴
- 王八钻火炕
- 六月里反穿皮袄
- 三个鼻孔眼
- 借米还糠
- 癞蛤蟆垫床脚
- 老鸭公想唱戏
- 剃头匠说气话
- 檀木做的油尖
- 黄连刻娃娃
- 黄连刻寿星
- 黄连刻和尚
- 黄连树上结苦瓜
- 黄瓜屁股
- 哑子挨打
- 眉毛上吊苦胆
- 茶太浓了
- 苦瓜拌黄连
- 乌龟生蛋
- 火烧眉毛
- 土杏儿
- 八十岁无儿
- 黄连树上挂苦胆
- 石匠的钢钎
- 灶上的抹布
- 暴风雨中的航船
- 大风吹倒帅字旗
- 大风吹倒梧桐树
- 大风吹翻麦草垛
- 大风地里吃炒面
- 大风地里点油灯
- 大风刮倒了帅旗
- 大风卷小雪
- 大风天吃炒面
- 大风天卖炒面
- 风吹苞谷(玉米)穗
- 风吹灯草
- 风吹灯笼
- 风吹鸡毛
- 风吹芦苇
- 风吹落叶
- 风吹麦苗
- 风吹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