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滑了牙的螺丝
- 筒车打水
- 腊月里打赤膊
- 阎王搓麻绳
- 晒干的爆竹
- 吃了秦椒烤火
- 说着风,便扯篷
- 到水边才脱鞋
- 油锅里煮豆腐
- 扭紧了发条的闹钟
- 没有庙会了
- 火绒子脑袋
- 火烧湿竹子
- 火烧到额头
- 手榴弹的脾气
- 鼻子上安雷管
- 鼻子上冒烟
- 炒虾等不得红
- 船上失火
- 春草闹堂
- 大槐树底下等情人
- 灯盏无油
- 鸡屁股里掏蛋
- 急惊风碰着个慢郎中
- 急救车碰上了救火车
- 急救车撞了救火车
- 急性子碰到慢性子
- 拉石灰车遇到倾盆雨
- 懒大嫂赶场
- 硫磺脑袋
- 眉毛上挂炮仗(爆竹)
- 蜜蜂蛰人
- 脑门上着火
- 热窝上的蚂蚁
- 热中送扇雪中送炭
- 三月栽薯四月挖
- 沙里淘金
- 沙漠里盼水喝
- 上午栽树,下午乘凉
- 上午栽树,下午取材
- 消防龙头打不开
- 哑巴喊救火
- 哑巴有理说不清
- 椅子底下着火
- 栽完树就想乘凉
- 着火挨板子
- 二小做梦娶媳妇
- 蛤蟆跳到热鏊(ao烙饼的炊具。铁制圆形平底)上
- 花轿没到就放炮
- 接彩球的乞丐
- 梦里娶媳妇
- 捧着金碗当乞丐
- 敲开的木鱼
- 睡梦坐朝廷
- 五更天唱曲子
- 瞎子拍大腿
- 悬崖上扭秧歌
- 演戏的中状元
- 做梦吃大餐
- 扒了墙的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