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高粱地里放鸟枪
- 花绸子盖鸟笼
- 画上的鸟
- 黄头鸟(金丝鸟)搭窝
- 金弹打飞鸟
- 金弹子打鸟
- 惊弓之鸟
- 开笼放鸟
- 砍倒大树捉鸟
- 扛着鸟枪上疆场
- 困鸟出笼
- 懒鸟不搭窝
- 笼子里的鸟
- 骆驼的脖子,鸵鸟的脚
- 蚂蚁关在鸟笼里
- 鸟儿搬家
- 鸟过拉弓
- 鸟见树不落
- 鸟类吃食
- 鸟枪换炮
- 鸟字写成乌
- 捏死手中鸟
- 牛羊人圈鸟落窝
- 树桩上的鸟儿
- 死了的啄木鸟
- 松鼠想吃树上鸟
- 隼鸟打猎
- 鸵鸟钻沙堆
- 窝里的小鸟
- 鹦鹉遇见百灵鸟
- 原子弹炸鸟
- 早上的林中鸟
- 钟鼓搂上百灵鸟
- 属舵鸟的
- 属寒号鸟的
- 啄木鸟翻跟头
- 啄木鸟飞上黄莲树
- 啄木鸟上供桌
- 啄木鸟死在树洞里
- 啄木鸟修房子
- 啄木鸟栽跟头
- 啄木鸟找食
- 啄木鸟治树
- 啄未鸟下油锅
- 钻进鸟笼里的猫
- 竹扁担挑竹筐
- 竹丝编的背篓
- 竹筛子盛稀饭
- 竹筒到水
- 竹竿顶天
- 竹林里挂灯笼
- 竹枕头
- 竹子当鼓
- 茄子炒胡瓜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见到胡子就是爷爷
- 牛奶拌墨汁
- 戏台上打架
- 落油锅的虾公
- 阎王吃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