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竹板弓
- 鸡毛当令箭
- 江边洗萝卜
- 世界地图吞在肚里
- 扑在床上数蚂蚁
- 火铲当锣打
- 天上选县长
- 大店里卖钵子
- 大脖子的人穿衣服
- 丁是丁,卯是卯
- 穿钉鞋走泥路
- 打灯笼做事
- 麻雀开会
- 瘸子担水
- 鸭子凫水
- 周扒皮钻鸡窝
- 姐妹俩出嫁
- 脑壳上的头发
- 骨头埂在喉咙里
- 皇帝的祠堂
- 蚊打哈欠
- 酱缸打破
- 自行车爬坡
- 砍了头的竹子
- 荷时上放秤砣
- 决堤的大坝
- 蚊叮菩萨
- 古董店里的老板
- 后娘的拳头
- 后脖子抽筋
- 黄连甘草挑一担
- 陌生人吊线
- 花被盖鸡笼
- 花生去皮
- 毽几毛
- 化成对的蝴蝶
- 弯腰树
- 王宝钏爱上叫花子
- 火烧屁股
- 黄连水喂婴儿
- 孤子遇亲人
- 古董贩子
- 箍桶匠的本领
-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
- 姑娘绣荷包
- 花旦带胡子
- 什么喻在事情失败之后
- 花盆里的栽松树
- 螳臂当车
- 姑娘的线蛋子
-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
- 孤儿院下棋棋
- 雁过拔根翎
- 钻子上绑针
- 缺口的镊子
- 拿着镢头刨黄连
- 佛爷脸上的金子
- 屁股眼里栽葱
- 挨鞭子不挨棍子
- 催命鬼对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