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光腚压屋脊
- 徒手爬墙
- 树上的松鼠
- 石板上耍磁坛
- 高字边上加提手
- 刽子手挂念珠
- 屎坑里结冰
- 土地庙里长草
- 车沟的泥鳅
- 米臼捣石灰
- 钉锅的扁担
- 皮球上戳眼眼
- 公孙胜开口
- 虱子放屁
- 汤罐无水
- 冰箱里的鸡蛋
- 太监玩宫女
- 染布色不均
- 在火灰上写字
- 亲娘祖奶奶
- 茅司缸的石头
- 顶起碓窝耍狮子
- 床底砍柴
- 圣人门前卖三字经
- 梦里搂媳妇
- 跌了弹的斑鸠
- 斋公骂秃尼
- 强盗逮住失主
- 灰堆里找绣花针
- 土星不叫土星
- 泼妇撒野
- 竹篙晒衣衫
- 老人叫囝仔叔公
- 风大
- 掮的铁铣上坟
- 耗子挎枪
- 小孩子拜年
- 城隍老爷娶妻
- 臭虫钻到花生里
- 皮店老板
- 叫花子炒三鲜
- 癞客包吃虹豆
- 秃子头上抹红汞
- 卖了秫秸买杆草
- 出芽的蒜头
- 车拉千万有地担
- 俩小鬼成仇
- 半斤一个的汤圆
- 梅兰芳唱洛神
- 屎壳螂爬秤盘
- 下巴底支砖头
- 黄胖摏年糕
- 城里人见了麦苗
- 南瓜的屁股
- 换毛的斑鸠
- 肉不进盐
- 癞蛤蟆想吃灵芝草
- 森林里看树
- 挂面锅下元宵
- 卖绿豆掺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