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纸棺材装人
- 螃蟹过大路
- 竹篮装水
- 聋子对话
- 破屋里盛水
- 阎罗王演讲
- 屎壳郎爬铁道
- 大年三十打糨子
- 木工师度木
- 蝗虫吃过界
- 芥末调黄瓜
- 女儿拜继娘
- 菩萨跌下河
- 小虾皮跳波
- 蚧巴犊挨砖头
- 生人见双胞胎
- 灶王的仔
- 玉奶奶和王奶奶
- 跛子撵老婆
- 麦秸堆里装炸药
- 卓别林的电影
- 木龟敬斋公
- 打字机上的键盘
- 大供妮坐轿
- 嫩竹子当扁担
- 落了三年的黄梅雨
- 泄了气的猪尿脬
- 打屁用手捉
- 吊杀鬼抹粉
- 钢珠落进玉盘里
- 钢锭里的鸡蛋
- 伸手摘星星
- 生盐倒在滚油锅里
- 破蒸笼
- 王母娘娘的游乐园
- 鞋帮做帽檐儿
- 秃子进庙
- 火烧云不叫火烧云
- 刚坐扭的黄瓜
- 半空中打把式
- 酒馆子关门
- 聋牯耳朵
- 土地爷前说没偷泥
- 高梁秆做梯子
- 蛮妮子掌钥匙
- 粪桶没底
- 火药味
- 蹙鼻骡子卖了个驴价钱
- 成材的树儿
- 大姑娘买假发
- 手指头抹胶水
- 水梢没梁
- 石头打在毛铁上
- 老蓝布褂子
- 麻袋里装钉子
- 盲佬摸大象
- 沙锅里困觉
- 骑脖子拉屎
- 炭猫子砸腿
- 异乡遇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