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孝感打东山过
- 雨淋菩萨
- 地瓜地里栽茄子
- 心里塞团棉花
- 城楼的大门
- 鼻梁弯儿栽大葱
- 大姑娘想郎
- 雕花的扁担
- 袖里来袖里去
- 口吹喇叭手打鼓
- 冠心病人跳楼梯
- 雪地上看月
- 茅厕的蛆
- 脖颈上栓头驴
- 蔺相如出使秦国
- 棒槌跌在油瓮里
- 背锄头进庙门
- 打铁不看火候
- 得知儿子在学校又犯了错误的一刹那
- 米汤洗竽头
- 日头斜西
- 张三帽子给李四
- 叫花子拄棍子
- 拉虾过河
- 瞎婆穿尼线
- 王小二玩空竹
- 牙齿咬掉嘴唇
- 打着呼噜聊天
- 黑夜里抢大斧
- 热水里打浆
- 黄泥掉在裤裆里
- 打扮起来演戏
- 碌碡改夯
- 云头上挂剪
- 野雀子把尾巴拔啦
- 石灰撒路
- 云头上练武
- 阎王爷打欠条
- 肚里吃了火亮虫
- 剃头匠吆喝
- 两人坐跷跷板
- 黄鼠狼将老鼠
- 乌龟进沙罐
- 浸了水的炮仗
- 花儿里的牡丹
- 夜袭阎王店
- 上手捏干面
- 滚水淋臭虫
- 屁股挂饭瓢
- 老爷庙里的周仓
- 墙壁上挂帘子
- 小学生复习
- 死人开当铺
- 屋檐底下水落
- 秋丝瓜
- 火烧草屋
- 郑人买履
- 暝的掛目镜
- 谷子不收
- 当贼的说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