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肚子里怀了个地图
- 煤球搬家
- 背锅睡在墓圪堆上
- 酒楼例汤
- 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 闫王爷的炒器勒
- 棺材顶烧炮杖
- 天津的萝卜
- 散了的戏
- 倒了磨砸碾
- 蛤蟆跌进屎坑
- 李香香死了丈夫
- 最宽的视野
- 葫芦里灌水
- 大寺的白果树
- 红薯眨巴眼
- 老何家姑娘嫁给老郑家
- 正月十五贴吊钱
- 芦席上滚到地下
- 当家神卖土地
- 大年五更吃饺子
- 讨吃子娶他妈
- 韦驮耍宝剑
- 屎壳郎赶庙会
- 盲人给盲人带略
- 出门在外
- 招财进
- 吃甘蔗渣子
- 饥了吃鞋帮
- 老鹰不落地
- 火赤练出须
- 裙子套着裤子穿
- 杉树尾
- 大道边儿的驴
- 石板上剁猪头
- 灶王爷嘴上抹糖
- 脚拐上抹眼泪
- 花盆里种庄稼
- 鸭吃螺蛳
- 灶火里列蛤蟆
- 脚后跟扎刀子
- 脑门上抹糨子
- 庙儿后头筛灰渣
- 麻雀爪子上宴会
- 土地爷卖房子
- 打呼噜听见放炮仗
- 屎缸边吃月饼
- 趁着热汤下笊篱
- 聋子拉二胡
- 大米里头撒黑豆
- 胡萝卜开花
- 罗汉骑牲口
- 吃了火墨炭
- 喇叭手敲鼓
- 翰林院里打黄伞
- 耩看耧眼
- 小二姐的裹脚
- 青藤缠老树
- 枕头底下的风
- 济公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