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精屁眼撵贼
- 猫洗脸
- 夜猫子落房头
- 半道拣个孝帽进灵棚
- 光着屁股坐床
- 打牛皮灯笼过煤堆
- 婆太太嫁人
- 吹喇叭的打鼓
- 眉毛上挂炮仗
- 正月十五贴门对子
- 碟子里扎猛
- 起窝窝跌的醋缸了
- 塌了门架断了梁
- 石头人
- 腊月二十四谢灶神
- 砍刀遇斧头
- 手臂上长白毛
- 幺姑娘坐花轿
- 相打场庑里借拳头
- 腰带扎到脖子上
- 屎克郎垫桌腿
- 夜叉怀胎
- 家雀抱鹅蛋
- 坐轿子嚎丧
- 蝎子掉到磨眼里
- 光膀子扛机枪
- 旱田的螺蛳
- 光吃饺子不拜年
- 蒸饭的甑子漏了眼
- 老嬷嬷吃黄连
- 城隍庙算盘
- 笔尖蘸石灰
- 棉被浸水
- 扁担没楗
- 亲家母的花鞋
- 高山上滚石头
- 顿外甥提灯笼
- 瘫字喔把把
- 甘蔗地里栽黄连
- 童养媳侍候公婆
- 隔窗子尿尿
- 风闸板改锅盖
- 蛤蟆跳到热鏊上
- 螃蟹的大腿
- 蜻蜓相配
- 甘红
- 黄泥巴掉在裤裆里
- 毛市地国铺
- 城固到洋县
- 萝卜大
- 属耙子的
- 城隍找土地爷闲谈
- 绿豆掉进芝麻里
- 背着棺材赶路
- 吃了砖头屙瓦碴
- 老猫跌橱柜
- 最成功的战斗
- 驼子睡门板
- 清源的黄瓜
- 水仙花不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