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苞谷面打浆子
- 顶着石臼玩把戏
- 婊子上庙堂
- 戴着苇笠儿亲嘴
- 酒桌上的小盘子
- 阎王爷患病
- 月里娃跳炕哩
- 土地佬挖黄连根
- 山腰里遭雨
- 草原上的大虫
- 大虾跳到油锅里
- 打掉牙往肚里吞
- 算命先生当军师
- 光脚走进蒺藜窝
- 车把式扔鞭子
- 电线杆上敲瓷瓶
- 阎王爷献计
- 钻塔顶上吹喇叭
- 铡刀铡草
- 咸菜加醋
- 大肚子上场
- 吹气灭火
- 长虫吃了扁担
- 炉灶翻身
- 赤膊上阵
- 躺在床上擤鼻涕
- 口渴喝了酸梅汤
- 小碗待客
- 殷石四趁墟
- 木匠打算盘
- 燕子做窠
- 黄果树瀑布
- 尿泡打头
- 大腿上绑铜铃
- 养媳妇拜堂
- 烂透了的老倭瓜
- 厨师进厨房
- 叫化子醉洒
- 木偶人
- 屎壳郎掉在白面里
- 腊月二十四送司命爷
- 土地老爷吃汤圆
- 谷糠擦屁股
- 走鬼入庙门
- 卖麻团跌跟头
- 酱缸里的瓜子
- 两个锅盖一起开
- 吃冰混拉冰棍
- 青柚子掉进潲水里
- 布袋里掏瓜子
- 癞子卖葫芦
- 寿星佬拿琵琶
- 尖脑壳栽密头
- 刘二端盘子
- 树林里耍刀
- 盐场上冒烟
- 开坛烧酒
- 不义之财
- 辉县井口
- 傻小子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