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两根绳上拴五个蚂蚱
- 戏台上的玉帝爷
- 病猫的尾巴
- 叫花子上坟烧杨叶
- 猪毛炒韭菜
- 乌嘴骡子卖个驴价钱
- 小米里掺花椒
- 急性子碰到慢郎中
- 灯盏添油
- 像侍儿跌得河嘞
- 蚂蚁爬城头
- 带泥萝卜
- 死了耗子猫不哭
- 舌头无骨
- 黎山老
- 打了牙肚里咽
- 敞开窗子
- 热水瓶弹脱塞
- 聋子卖蛋
- 红糖拌辣椒
- 屎肚古著衭
- 大腿弯儿里汗
- 脱了裤子割尾巴
- 腋胛窝长包
- 大茶壶升老板
- 土地庙的泥胎
- 黄鼠狼打洞
- 拾大粪的
- 眉毛上挂剪子
- 柏木山掖馍馍
- 考生看榜文
- 开锅的水
- 夜猫子入宅
- 穿起来的螃蟹
- 钝刀子切猪蹄
- 小大姐儿裁裤子
- 瓜瓢里点灯
- 屁眼拔罐子
- 鼻眼里钻跳蚤
- 酱油碟当盘子端
- 捏着鸡毛当令箭
- 竹管里煨棉鳅
- 糖裹砒霜
- 半夜下馆
- 隔着山头拉手
- 城隍爷掉井里,土地爷扒头看
- 头上长包脚下流脓
- 打牙肚里咽
- 皇帝的靴子
- 夹在磨子里吃面粉
- 大葱装蒜
- 大河里淌下卧单来
- 麻雀也想学鹅生蛋
- 唐伯虎点秋香
- 茼秸打狼
- 风干的抄手皮
- 在没油水的锅里烙饼
- 两个十二月
- 大路上堆竹竿
- 鸭毛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