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江汉关的钟
- 舌头磨剃刀
- 癞蛤蟆吃高梁
- 刺笆林里的斑鸠
- 摊磨挨磨棍
- 状元关在门后
- 河里逮王八
- 打疟疾的腿
- 生铁梨头
- 脑灵盖流脓
- 撑歪墙的木柱
- 裹着脑袋上吊
- 王字小一横
- 秃子眼前讲理发
- 大闺女的心思
- 杨秀才走路
- 牛皮做衣料
- 苦水里泡竹笋
- 花朵碰在屠刀上
- 吕蒙正钻破窑
- 热天穿皮袄
- 卖面壳的被抢
- 青葱炒韭菜
- 除夕看日历
- 火烧额头
- 锅里炖指头
- 搭梯子摘星星
- 跳芭蕾舞的
- 狐狸回窝兜三兜
- 豁牙子吹箫
- 腋肢窝里长疱
- 蛤蟆带笼头
- 鸕鷀刺定圈
- 年轻后生日老婆
- 鼻梁骨里摆摊子
- 外婆送亲
- 死人欠债
- 打开西窗看风光
- 苍蝇舞灯草
- 公公背着儿媳妇过河
- 吹着唢呐找买卖
- 用鸡蛋壳喝酒
- 推完磨就杀驴
- 口吞鞋帮
- 跛脚画眉
- 戴着手套握手
- 城隍庙的石狮子
- 阎王拍桌子
- 卖鸭子儿的换筐
- 丈二宽的褂子
- 耗子跌进书箱里
- 棋迷见了棋盘
- 马桶改水桶
- 倒驴不倒架儿
- 镜子上抹灰
- 只有稻柴捆硬柴,没有硬柴捆稻柴
- 火坑里烧猪肠子
- 炮仗脾气
- 打不完的官司,扯不完的皮
- 听见猫叫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