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肥皂刻手戳
- 树叶怕打破脑壳
- 鸡蛋放在石臼里舂
- 打的鸭子上架
- 屎壳郎上锅台
- 老鹰窠里出麻雀儿
- 猫娃放在碾盘上
- 老太婆念经
- 脱裤放屁
- 茶叶篓子改烘笼儿
- 淹死鬼的主意
- 方字比万字
- 水过地皮湿
- 图书馆的顾客
- 大闸蟹挡路
- 屋顶上扔洋葱
- 斜眼看手表
- 齐B小短裙
- 鬼道里相打
- 癞哈蟆支桌子
- 属蚂蝗的
- 鲁班门前耍斧头
- 光脚丫子走刀刃
- 麻雀打雄
- 刀刃上翻跟头
- 偷来的锣鼓儿
- 王妈妈卖了磨
- 元宵掉进锅里
- 癞蛤蟆上花椒树
- 菖蒲花儿
- 童男童女排排坐
- 火柴头碰磷片
- 石头上踏了两个猛子
- 山西的大土地
- 火盆里栽壮丹
- 眉毛头
- 大象进胡同
- 骑骆驼耍门板
- 新娘无洗身躯
- 隔夜的馊粥
- 布袋里盛猫
- 阎罗王的爷爷
- 花骨朵碰在刀刃上
- 齐咕隆
- 县太爷喊二黄
- 骆驼粪蛋
- 姐俩扑蚂蚱
- 牙齿里出血
- 隔山取火
- 嘴抹石灰
- 蜞蚂儿翻田坎
- 黄鼠狼下豆鼠子
- 瑚狲画像
- 娃子耍龙灯
- 檐头雨滴从高下
- 干松毛见火
- 阎王爷的芝麻饼
- 暖水袋搭心口
- 蝎子掉在磨眼儿里
- 西装套短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