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不倒翁栽到血盆里
- 锥尖的遇了怪枣国的
- 叫花子胸口挂钥匙
- 穿钉鞋拄拐仗
- 竹篱挑水
- 黄泥巴滚裤裆
- 茅坑里打哈欠
- 中药铺的铜臼
- 秃子扫帚顶门
- 寿星脑袋
- 吹鼓手过坟场
- 才出窝的小麻雀
- 死人脚
- 投机耍
- 半夜涨大水
- 生蛆的粪缸
- 山顶点灯
- 蚂虾尥蹶子
- 麻袋片做龙袍
- 冬笋炒肉
- 踩着肩膀撒尿
- 人心思治
- 企壶公山山尾去听
- 善会书
- 上眼皮只看下眼皮
- 汤锅里的虾公
- 街后摆米盆
- 半夜里捉迷藏
- 小佛爷摸肚子
- 吃了橄榄
- 西游记剧组开会
- 阎王脱坯
- 小偷过河
- 纸上画的大炮
- 炮仗捻子
- 瞎猫咬住死耗子
- 盲人掉鞋
- 芝麻黄豆分不清
- 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扁担不离油篓篓
- 西湖里放酱油
- 开水锅里的泥鳅
- 羊肉压人生食
- 茅师头划船
- 船上的桅杆
- 少林寺拳脚
- 背上褡裢撵骆驼
- 菱角包粽子
- 臭田螺遇上饿老鸦
- 坟地改菜园子
- 宜兴格夜壶
- 自鸣钟的摆
- 扁担靠在电赶上
- 懒厨子办酒席
- 柳枝缠头
- 黄连树下刨棺材
- 砘轱辘子砸门钻
- 头顶碓磨唱小旦
- 打太极拳
- 屎壳螂喝稀饭
- 两只手提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