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属核桃仁的
- 冷镬子里爆出一只热栗子
- 打铁
- 骗子说话
- 挑水的看大河
- 腊月心穿裤头
- 红娘行好反遭打
- 戏台上的夫妇
- 张天师拨几迷
- 手艺不好怨工具
- 雨后的高粱苗
- 柑子树结石榴
- 缺巴子做生
- 善恶必报
- 背阴的李子
- 日里游街走四方,夜里熬油补裤裆
- 鹭鸶落塘遇水獭
- 经霜的庄稼
- 冻疮
- 骑驴上房顶
- 屎壳郎坐大堂
- 饿死鬼要帐
- 帮忙拜天地
- 买蛤蟆放出塘
- 选了尺码又挑斤头
- 拉屎屙个弹棉锤
- 鹅不吃草
- 揣着明白
- 屎壳郎爬城门
- 叫花子打平伙
- 死人讨债
- 黄柏树下弹琴
- 橄榄核
- 跟着秃子走路
- 鲁智深倒拔垂柳
- 瘪瓜子
- 打掉门牙住肚里吞
- 松树叶子
- 丢金子下海
- 老奶奶爬山
- 背驼睡到磨道上
- 猫子阿屎
- 卖了老婆嫖婊子
- 西鹤年堂去讨刀伤药
- 丈人里嫂子
- 死人嘴上贴封条
- 吊死鬼伸舌头
- 风扬石磙
- 不孝媳妇哭婆婆
- 小麻雀出窝
- 屎壳郎上秤盘
- 铁球儿漾在江心内
- 关门打要饭的
- 喇叭匠嘴肿
- 圈里没食
- 大缸里拣芝麻
- 灶王爷拉风线
- 糖饼粘着棉花絮
- 大风刮蒺藜
- 关住门骂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