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断柄锄头
- 刘备借荆州
- 罗汉请观音
- 木头眼镜
- 牛皮灯笼
- 杀鸡取蛋
- 石板上斩狗肠
- 乌龟爬门槛
- 作揖抓脚背
- 丈二的和尚
- 岳飞背刺字
- 头顶生疮,脚底流脓
- 孙大圣听了紧箍咒
- 四两棉花
- 生姜
- 门缝里看人
- 猫哭耗子
- 卢沟桥上的狮子
- 老太婆开了口
- 老奶奶吃稀饭
- 好泥巴打好灶
- 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
- 粪坑里的石头
- 滴水石穿
- 灯盏油干
- 打破沙锅
- 朝着窗外吹喇叭
-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
- 茶壶里煮饺子
- 船头上跑马
- 打翻了五味瓶
- 丢了西瓜捡芝麻
- 高射炮打蚊子
- 猴子捞月亮
- 黄鼠狼给鸡拜年
- 脚踩两只船
- 孔夫子的砚台
- 老虎的屁股
- 老鼠过街
- 鲁智深出家
- 泥菩萨过河
- 骑驴看唱本
- 砌墙的砖头
- 十五个吊桶打水
- 天文台上的望远镜
- 哑巴打官司
- 早开的红梅
- 芝麻开花
-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
- 坐飞机吹喇叭
- 关公进曹营
- 谷地里的高梁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吃了秤砣
- 半斤对八两
- 列车上放广播
- 伞兵跳伞
- 春天的毛毛雨
- 愚公的居处
- 墙上挂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