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白纸写黑字
- 白天照电简
- 麻子上台
- 麻子照镜子
- 大米的弟弟
- 岸上捞月
- 八月的天气
- 白日做梦
- 白糖拌蜜糖
- 百灵鸟碰到鹦鹉
- 板凳倒立
- 苍蝇碰上蜘蛛网
- 出土的甘蔗
- 大热天穿皮袄
-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
- 饭盒里盛稀饭
- 飞机上打拳
- 和尚头上的虱子
- 猴子爬树
- 青蛙笑蝌蚪
- 杀鸡用牛刀
- 扇着扇子聊天
- 烧香赶走和尚
- 飞机上点灯
- 半夜三更放大炮
- 木匠带枷
- 大水淹了龙王庙
- 八级工拜师傅
- 冰糖煮黄莲
- 聋子耳朵
- 上鞋不用锥子
- 窗户边吹喇叭
- 借了一角还十分
- 大姑娘坐轿
- 提着马灯下矿井
- 提着灯笼砍柴
- 唱歌不看曲本
- 担着胡子过河
- 出太阳下暴雨
- 鲁班门前耍斧
- 到火神庙求雨
- 东洋人戴高帽
- 顶风顶水划船
- 池塘里的风波
- 放风筝断了线
- 只许州官放火
- 猪鼻子里插葱
- 我解缆,你推船
- 苦水里泡黄连
- 里弄里扛竹竿
- 铜钣上钉铆钉
- 秀才遇到兵
- 赶鸭子上架
- 泼出去的水
- 脚踏西瓜皮
- 铁打的公鸡
- 高山上敲鼓
- 钉头碰钉子
- 菜刀切豆腐
- 竹笋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