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扛进胡同里的木头
- 看见蚊子把宝剑
- 砍倒的樟树
- 开水浇老鼠
- 井里丢石头
- 金子弹打鸟
- 借高利贷买棺材
- 花绸子绣牡丹
- 荷花塘里点火
- 河里摸不到鱼
- 耗子偷秤砣
- 刮大风吃炒面
- 高空跳伞
- 放羊倌儿拾柴
- 放炮不点捻儿
- 耳朵塞鸡毛
- 饿虎吞羊
- 额头挂钥匙
- 鹅卵石下油锅
- 疔疮长在喉头上
- 掉进冰窟窿里
- 担百斤行千里
- 大街上刷剃头刀子
- 搭在弦上的箭
- 穿鞋没底
- 城隍老爷献计
- 车轴卷住了乱麻
- 长线放远风筝
- 柏油路上跑马车
- 百灵鸟遇上鹦鹉
- 八仙吹喇叭
- 八十岁的爷爷学吹打
- 八十岁的公公挑担子
- 八哥掉到井里头
- 八百亩地一根苗
- 按住电铃不抬手
-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
- 裁缝的尺子
- 车道沟里的泥鳅
- 吹鼓手赶集
- 吹糖人的改行
- 搭起戏台卖螃蟹
- 碟子里扎猛子
- 东扯葫芦西扯瓢
- 鳄鱼上岸
- 房檐上玩把戏
- 喝江水说海话
- 见了骆驼说马肿背
- 江里的浪花
- 冷水浇头
- 柳树开花
- 麻绳拴豆腐
- 眉毛上搭梯子
- 蜜里调油
- 染坊里吹笛子
- 铁拐李的葫芦
- 铁匠的儿子
- 猪八戒耍把式
- 打蛇七寸
- 龙王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