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癞子撑阳伞
- 翻斗车卸货
- 屎壳郎拿着半刀纸
- 门槛上格鸭蛋
- 郭呆子认不得小孩子
- 剪不断,理还乱
- 铁拐李上西天
- 断根的莲叶
- 隔门看月
- 拄着拐仗下煤窑
- 穿孝鞋走路
- 歪嘴吃炒米粉
- 急水滩放鸭子
- 下雨打赤脚
- 萝卜烧肉
- 泥里的乌龟
- 布袋装锥子
- 破了头用扇子扇
- 唱戏的吹胡同
- 酒杯里落苍蝇
- 烧红的铁不打
- 山墙上挂门帘
- 观景上泰山
- 光着身子跳绳
- 麻雀碰在鼓壁上
- 两娘儿认亲
- 掉在井里打扑腾
- 大腿上扎刀子
- 蛤仔生尾
- 高山顶上乘凉
- 耗子吃猫饭
- 梳过的头发
- 东岳庙的房子
- 茅池里的石头
- 蛤蟆爬在脚面上
- 寿星老吃砒霜
- 麻岩子山上家看戏
- 小猫给耗子洗脸
- 胳膊窝里过日子
- 猢狲跳上煎饼锅
- 笼屉里取窝窝头
- 小偷拎王八
- 挑水下泉
- 错过了客店
- 空口说白话
- 大车初一打拼伙
- 穷汉下馆子
- 天上的蜘蛛网
- 屙屎堵田缺
- 吃人不吐骨头
- 江北人摇船
- 瘸子作揖
- 火神庙里出了雷神爷
- 泥娃的遭雨淋
- 国难当头
- 云里贴告示
- 大雪天走路
- 窗户眼子吹喇叭
- 黄花女做媒
- 姜太公背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