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半空中挂灯笼
- 黄貔子掉牙
- 茅厕跌倒
- 烂驴护的脊梁杆
- 芋艿叶子当钹敲
- 疙瘩饼子送闺女
- 床底下打拳
- 走道拣爬犁
- 坟顶上打陀螺
- 拉磨的驴
- 麻雀啄秕谷
- 眼上贴票子
- 塌饼刮拆
- 判官手中笔
- 碎嘴婆子
- 岩上搭梯子
- 泥菩萨看人
- 茶壶里的汤圆
- 没有气的球
- 驴皮影儿
- 银锤打到金锣上
- 鬼脸搽雪花膏
- 屎克螂变知了
- 翻白眼看青天
- 肚子里喝了二两醋
- 拆屋唱戏
- 剥了皮的蛤蟆三
- 大年夜忽浴
- 老驴子打滚
- 老大娘吃黄连
- 自个儿拜把子
- 独幕剧
- 两根藤上结的瓜
- 秋去冬来
- 砂锅子安把
- 横陇地里拉车
- 甘蔗当吹火简
- 井底里的木棒
- 商鞅制法
- 弹弓掉在铜锣里
- 理发员的担子
- 蚂蝗叮住螺蛳骨
- 坟头打拳
- 堂屋里夹篱笆
- 春草闯堂
- 棒打烂锣
- 吃别人嚼过的馍
- 茅坑的砖
- 卖油的不带葫芦子
- 秋后的葫芦
- 王母娘娘的洗衣石
- 地上滚到席子上
- 叫花子围城门
- 掌钳儿的锥子
- 城隍老爷嫁女儿
- 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
- 顶着碓窝子玩狮子
- 肚脐窝地放屁
- 水银柱泡进滚水里
- 公主娘娘嫁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