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打扮进棺材
- 绸子做尿布
- 唱戏的做买卖
- 赵子龙打仗
- 大地主
- 丫环拿钥匙
- 女人生小孩
- 木匠的记号
- 洋城湖上雾
- 半夜时玩龙灯
- 王小和摇船
- 茅石板上嗑瓜子
- 杂货店关门
- 瘸娘生个秃娃娃
- 叫化子讨饭
- 水里葫芦
- 利刀砍水
- 烂田里打碌碡
- 田坎上爬长虫
- 箍桶请石匠
- 阎王爷长麻子
- 毛玻璃眼镜
- 棉桃里面找胡桃
- 葚子落地
- 电线杆上打把式
- 厨子洗手
- 讨吃子挖洋芋
- 脖子放提琴
- 篓子里捉王八
- 半夜里借夜壶
- 钟在寺院
- 老大娘纺花
- 戴着雨帽亲嘴
- 病人干咳
- 吃甘蔗上花山
- 阎王爷作报告
- 染匠来到粪池边
- 吃盐打滚
- 火车上的厕所
- 搬菩萨洗澡
- 棉花籽拌牲口食
- 冬天种麦子
- 瘸子背米送公粮
- 游泳上岸
- 光着屁股拜年
- 裤裆里点香
- 好鞋儿踏臭屎
- 坑三姑
- 秤杆子通屁眼
- 光腚洗澡
- 路边含羞草
- 小鬼照日头
- 闲着没事打衙役
- 捏在手里的面团子
- 临上花轿才缠脚
- 开了花的竹子
- 婆娘拍肚子
- 膝盖头抹眼泪
- 枯竹生笋
- 坟山上洒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