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铁匠女嫁石匠
- 热锅里爆小虾
- 大园种菜
- 艳艳尖叫
- 高射炮打坦克
- 拜堂不成亲
- 锅台裂缝
- 叫花子长疮
- 勒腰裤带
- 汤罐儿里烧鸭
- 坟场里摆酒席
- 大街上耍剃头刀子
- 麻雀蹲在梁头上
- 堵窝掏麻雀
- 衙门长草
- 跌熟糯稻柴
- 囫囵吞笋
- 大吼大叫的驴
- 临时上骄穿耳朵
- 拿屎盆往头上扣
- 毛驴备鞍鞯
- 自家斧头销自家柄
- 脑袋伸出屋顶
- 石灰店里装电灯
- 狐狸嫁黄狼
- 阎王不在寺
- 奉命遣差
- 歪了磨子砸碾
- 秫秫秸做栏杆
- 屎克螂钻进炕洞里
- 烟袋杆儿不通气
- 刘海儿拉着孟姜女
- 裁缝搬家
- 叶家坝挑粪桶
- 强盗走了屋还在
- 和卖炭的亲嘴
- 老婆子打粉
- 小秃儿买篦子
- 田坝上种豆
- 告花子打手锤
- 野猫进鸡棚
- 油倒进水里
- 临事抱佛脚
- 山尖上的暖壶
- 绳麻缠蛋
- 火烧红莲寺
- 掉在油桶里的鸡蛋
- 断气前的嚎叫
- 茅厕里打拳
- 镜子里碰头
- 婊子招亲
- 打着手电走夜路
- 秦桧绑勒桑树啷
- 铜锣面上映三曼
- 过河摸头发
- 泥鳅扔上晒场
- 大抱上刺刀
- 林黛玉焚诗稿
- 山顶上吹喇叭
- 毛驴子踢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