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香橼的表兄
- 屎克螂跑到豆囤里
- 沼泽地的推土机
- 阎罗王作报告
- 老婆婆坐板板车
- 眉毛上面吹火
- 拐毛驴驮着个烂口袋
- 筐里的烂杏
- 黄鼠狼过街
- 捏根鸡毛当令箭
- 刺架里摘花
- 黄连树下操琴
- 脊梁上压碾盘
- 贾宝玉的父亲
- 剃头扁担
- 捏住眼皮拧鼻涕
- 脸盆洗澡
- 义务授课
- 佳牢靠横仁
- 观音菩萨靠山岩
- 强土走了抵后门
- 隔着被窝放屁
- 屎壳郎腾空
- 屙屎翻跟头
- 大拇指卷煎饼
- 兄弟分家财
- 披蓑衣打火
- 耍戏法的遇见劫路的
- 糟坊的姑娘
- 土地神过河
- 旅店的臭虫
- 大腿的虱子
- 大姑娘吃红蛋
- 抓住鼓槌子不松手
- 头皮上擦火柴
- 筑紧了的墙壁
- 拽着树叶打滴溜
- 瘸鸭子过河
- 驼背进棺材
- 破被窝
- 孤野湖的打挑头
- 旱田上个黄鳅
- 小孩儿不认识关老爷
- 火烧马蜂窝
- 石灰船失火
- 秫秸秆剥篦
- 捏起锭子舂海椒
- 雨淋菩萨两行泪
- 大船开不进
- 木偶丢面子
- 路口挖陷阱
- 棉花店里出丝绸
- 老奶奶摔到水沟里
- 盐店里的采买
- 小小子打陀螺
- 棺材冇横厅
- 麦田里返青
- 长虫吃黄鳝
- 红绸子上绣牡丹
- 姐俩害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