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讨饭的登戏场
- 土地菩萨袍
- 陈关浦算命
- 阴天打豆子
- 就坎骑驴
- 皇帝面前比武
- 城墙上出恭
- 皮匠店里失火
- 尿桶里起浪花
- 青蜞蚂穿套裤
- 山药蔓子立旗杆
- 药王爷摆手儿
- 秤锤锤掉在水井里
- 阴阳先生睡在坟头上
- 老鹰叼斧头
- 精尻子穿的纱旗袍
- 耳朵里塞牛毛
- 捞着竹杆走巷道儿
- 只听响雷唔见落雨
- 黄鼠狼坐风筝
- 姐姐穿的妹妹的鞋
- 挑担子的穿大褂
- 门上加双锁
- 磨盘抵门
- 半空中抓云
- 新娘子打屁
- 吃生米的遇到吃生稻的
- 竹子的子孙
- 么火做厨
- 肚子里揣个漏勺
- 卖豆芽磕打筐
- 半夜下饭馆
- 吃辣椒放屁
- 公共厕所里响地雷
- 辣椒炒黄连
- 直升机父母
- 拜佛进了尼姑庵
- 偏头看戏
- 门头上的电灯
- 吃耳朵眼儿炸糕
- 长虫吞了烟袋油儿
- 好酒不喝喝卤水
- 小碎块剃头
- 灶火膛里扒出个烧馍馍
- 话如棉里藏针
- 豆秸擦屁股
- 苍蝇掉在酱盆里
- 张果老的驴子
- 光身子钻刺蓬
- 戏台上喊爸爸
- 雪天喝醋
- 后脑勺长疮
- 鸡蛋摸过蚀三分
- 沙土地里的花生
- 雀头包饺子
- 屁股上扎蒺藜
- 嘴吃饭,到处看
- 乱韭菜
- 想吃又想摸的
- 货郎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