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半夜做梦啃猪蹄
- 吹火筒不通
- 盘子吃饭
- 念、礼、斋、课、朝
- 双线开关
- 阎王殿遭火烧
- 小炉匠拉抽屉
- 清晨吃午饭
- 玻璃娃娃
- 火车离轨
- 青竹头掏屎坑
- 关云长说《三国》
- 旱甜瓜
- 魔术师放烟幕弹
- 阎王爷嫁女儿
- 蒸笼里的螃蟹
- 俞伯牙遇钟子期
- 鸭行的老板
- 小燕筑巢
- 两人打排球
- 青布衫浪白虱
- 姐妹做同姒
- 火车装菩萨
- 红绸子包山楂
- 夜壶没把儿
- 肩头高底抗起灶
- 老嬷嬷擤鼻
- 捉蛤蟆买烟吸
- 吃家饭屙野屎
- 啃生瓜吃生枣
- 火烤乌龟
- 高粱地里种玉米
- 温水烩饼
- 阎王爷啃猪头
- 空心墙
- 麦苗韭菜分不清
- 傻子数车筒
- 巧儿打她妈
- 伙店个干坡
- 小孩儿过年
- 揽个虱勒头上搔搔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高山顶上放炮
- 额颅戴镯
- 土地庙冒烟
- 鼻尖上吊镰刀
- 顺吃甘蔗
- 温度计掉进了冰箱里
- 饭甑么盖
- 歪切木梳糕
- 喝河水,说海话
- 背上儿媳妇朝华山
- 土地佬捕蚂蚱
- 棒柱轧在木排里
- 猫爪子伸进食盘
- 判官的小舅子
- 丢了铁锤拣灯草
- 老奶奶啃骨头
- 叨木冠子卡前失
- 贴反了的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