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火烧芭蕉
- 临死蹬棺材盖
- 堂屋里挂草荐
- 大茅坑的蛤蟆
- 闭着眼和面
- 面汤里搅黄面
- 脱了裤子放屁
- 怀里揣着大麻籽
- 青石板上倒蜡油
- 丑丫头坐轿
- 娃仔办事
- 望乡台上拍巴掌
- 反过来一葫芦,侧转来一扁蒲
- 屎拉祠堂角
- 旱岸上的哈蟆
- 初一天夜里
- 捉来的鸡婆
- 吃着辣椒训人
- 东湖塘爆竹
- 抽陀螺没鞭子
- 水上画画儿
- 高粱秆擦屁股
- 叫花子夫妇调情
- 皇上拍桌子
- 牌坊上卖肉
- 戴则野帽亲嘴
- 蟑螂进油锅
- 刺猬见老鹰
- 拾来的麦子做饼卖
- 包黑子下煤窑
- 黄泥巴掉达裤档第达
- 讨口子嫁女
- 王先生的皮鞋
- 染房的姑娘穿白鞋
- 碰杯
- 鸡婆跳进麻桶
- 程咬金的斧头子
- 笼布擦毒子
- 炮筒子装手榴弹
- 雷公菩萨屙稀屎
- 吃了一篮子酸豆
- 乌拉草掺鸡毛
- 出膛的子弹射出的箭
- 穿钉鞋踩屋瓦
- 芋艿叶当钹子敲
- 慢火煮肉
- 鞋帮做帽子
- 钱铺里寻银子
- 温吞水打浆
- 筲箕罩黄鳝
- 男僧寺对着女僧寺
- 拄着拐棍上大同
- 鼻梁凹栽海纳
- 躲雨跳到河里
- 墨水瓶倒着放
- 头插到裤裆里
- 卖盆的不吆喝
- 大炮打蚊虫
- 竹林耍大刀
- 割麦刮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