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旱地的螺狮
- 屎壳郎拴在鞭梢上
- 自行车胎放了气门芯
- 老丈人借债
- 别以为自己是许仙
- 铁铸的算盘
- 老眉豆翻花
- 麻雀误入泥水沟
- 无底的箱子
- 花盆里种树
- 雪人出世
- 厕所里的石头
- 青石板上栽菠萝
- 称物不挂秤砣
- 尿脬打人
- 屎壳郎和苍蝇交朋友
- 公公背儿媳妇朝华山
- 长竹竿戳水道眼儿
- 柿子拣软的捏
- 穷人一条心
-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 汽车上听广播
- 上天无路
- 猫头鹰睡觉
- 雨中知了叫
- 半夜吃黄莲
- 双手赞成
- 台上三分钟
- 绿绸缎上绣牡丹
- 骑驴看剧本
- 油漆工的徒弟
- 屎壳朗戴花
- 东阳人戴高帽
- 两风筝一起飞
- 倒瓢的冬瓜
- 小河里乘船
- 打开棺材喊抓贼
- 福无双至
- 雨后彩虹
- 鐵杵磨成針
- 蹬梯子上樹
- 爱好旅游
- 黑发不知勤学早
- 光吃白菜叶
- 半空中唱歌
- 乞丐讨黄莲
- 撑拐杖上鸡窝
- 最高的人
- 水银泄地
- 船上演节目
- 青菜萝卜
- 要练惊人艺
- 观看乒乓球赛
- 大冬天穿裙子
- 鸡蛋砸石头
- 窗户口吹喇叭
- 秀才遇上兵
- 早开的梅花
- 春蚕作茧
- 骑着毛馿看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