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钢刷刷锅
- 秃子走进剃头铺
- 黄鼠狼穿大褂
- 高粱叶子当烧纸
- 临死才忏悔
- 阎王面前唱大戏
- 炮仗捻儿
- 隔着门缝瞧吕洞宾
- 春竹出土
- 癞蛤蟆垫床
- 烂船不补
- 病人掷铁球
- 水面上画花纹
- 卖罐的跌跤
- 挖井挖到自来水
- 失去双手
- 寿伢儿盘泥鳅
- 打着灯笼赶嫁妆
- 捧着泥鳅
- 土豆上黑斑
- 隔墙扔五脏
- 笤帚疙瘩戴凉帽
- 鼻涕流到嘴里头
- 闭卷考试
- 木偶人做戏
- 程咬金上殿
- 顺河沿插柳枝
- 睡在芦席上
- 剃头的不带刀子
- 叫花子开店铺
- 咬着跌棍还说牙齿硬
- 檀木做犁底
- 山上倒水
- 房内没拴
- 蛐蟮撵鸭子
- 拧住眼皮省鼻涕
- 顺风下水船
- 米汤洗澡
- 大水漫过的二荒地
- 老来学打拳
- 犁田用鞭
- 老虫跳勒米囤里
- 买柴寻着卖炭的
- 讨饭的扭秧歌
- 锦被盖鸡笼
- 剃头师傅用锥子
- 老妈妈当家
- 刨倒了树掏老鸹
- 稗子和瘪稻
- 屎壳郎吃蛆
- 刚出窑的瓦盆
- 开水锅里煮娃儿
- 最适合的音响广告
- 半夜里被窝
- 自己的耳朵
- 戴的礼帽抹毬儿
- 酒杯里拌黄瓜
- 锛得木子死在树窟窿里
- 打起脸来演戏
- 山西人放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