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吕洞宾的宝剑
- 春天的树尖
- 胖婆娘骑瘦驴
- 河滩上的石子
- 热暴头插簪子
- 屎壳郎翻筋斗
- 希特勒的宣传部长
- 发出去的文件
- 闷官
- 凤凰变蚊
- 陈大益的麻花
- 背锅上树
- 竹笼里斑鸠
- 皇后盼吃蒿菜饭
- 戴起斗笠打哮
- 戴起眼镜接生
- 剩干饭
- 骑毛驴咬豆包
- 胳肢窝夹火炭
- 茶壶里煮芒果
- 茅厕缸里的搅屎棍
- 两公婆拜年
- 拆房种粮食
- 哥们的脑袋
- 吃面条不浇卤
- 叫花子吵嘴
- 麻袋片缝西装
- 泥水匠补锅
- 王胖子打仰壳
- 金刚石做碟子
- 做梦抢当铺
- 烂泥老爷过河
- 铁路巡警
- 大粪车儿
- 刚出炉的铁水
- 墙壁上的人影
- 赶鸭子上岸
- 吃杨梅不吐核
- 舌头敲花梆子
- 麦秆上插针
- 老寿星叫门
- 黄陂广播电台
- 沙洲打陀螺
- 乞丐要饭口袋
- 窗户孔里吹喇叭
- 大虫头,耗子尾
- 古董店里的耗子
- 对理发师的手艺不满意
- 空肚子打饱嗝
- 葫芦掉到水井里
- 麻雀吃胡豆
- 裤裆里插扁担
- 耗子吃猫
- 鸭子下稻田
- 井水与河水
- 两手提篮子
- 水桶断了箍
- 半空云里伸出个巴掌来
- 披虎皮的驴
- 叫花子打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