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光膀子找机枪
- 打烂灶头
- 吃玉米面打哈欠
- 柴火堆上倒汽油
- 佘太君要彩礼
- 屎胀找厕所
- 水瓜打驴
- 花生壳大蒜皮
- 弄堂里扛竹头
- 脚底长疮,头顶冒脓
- 碗里扎猛子
- 端午日死外母
- 虱子打彩脚
- 半夜偷猫食
- 天哪,整个地区只有这一家还没有装电话
- 怀里揣小拢子
- 拆了的破庙
- 头浪生疮,脚底流脓
- 王小二做买卖
- 麦秸秆里瞧人
- 牛皮浸冷水
- 短裤穿短袜
- 钢针凿石头
- 石板上插杨柳
- 砍柴的下山
- 唐朝的茶杯
- 厨师拍屁股
- 各人船底下有水
- 屁股底下坐火箭
- 强盗碰着贼老爷
- 雨点落到香头上
- 茶壶里装扁食
- 脑袋上安电扇
- 半天云里射靶子
- 卫生口套
- 蒙住头放屁
- 乌龟塾床脚
- 月娃娃看板子
- 裁缝挨打
- 两家娘守寡
- 面粉掉在肉锅里
- 沙锅掉井
- 瓶子里的花
- 皮袋里装火药
- 火烧道士佬
- 雪地里埋人
- 货哥哥吃汤元
- 腊里茶壶
- 面盆里捏窝窝头
- 老婆子的裹脚
- 杨业的儿子
- 大石板上青苔毛
- 长生果垩酒
- 大花脸画眉毛
- 眉毛长到眼底下
- 爷俩抓个耗子
- 老太婆做煤人
- 拍马屁遇上撅毛驴
- 温室里栽花
- 胡子垂到粪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