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车走车路,马走马路
- 从斜门里看人
- 头上戴袜子
- 告花子滴姆妈在月里
- 对子镜子装鬼
- 黑老鸹啄柿子
- 做铁匠不会抡锤子
- 大象的牙骆驼的峰
- 石锤砸石磨
- 半夜里掘墓
- 小麦地里种豌豆
- 网边的小虾
- 稻草个儿包老头
- 口含黄柏味
- 黄鼠狼衔个油果个
- 当归掉进水里头
- 沸油中的虾子
- 闹肚子吃巴豆
- 蔫蔫萝卜
- 疖子开刀
- 舞台上亲嘴
- 海里放鸭子
- 瘸子走钢丝
- 芝麻掉入针眼内
- 苍蝇趴在驴球上
- 河底下放炮仗
- 阎王殿里摘豆角
- 抱香炉亲嘴
- 大年五更呵粘粥
- 母老虎念佛
- 掂着点心上树
- 半吊子
- 龙王爷放水
- 王二麻子照镜子
- 大姑娘盼儿子
- 大烟鬼的牙
- 掌磅秤的报数
- 隔沟看见鸭吃谷
- 唱歌走夜路
- 肥肉上添膘
- 司令布褂子
- 王八腿上拴老鹰
- 厨子拍屁股
- 甜酒里掺酱油
- 饭店门前摆粥铺
- 葫芦头掉井
- 桌子上唱大戏
- 两口子铲地
- 屎壳螂屁股上插鸡毛
- 蒜臼子脑袋
- 河边的金竹子
- 两个豁嘴吵架
- 铁塔换柄
- 清洁工拉货
- 胳膊窝插鸡毛
- 背起灵牌上火线
- 猫上瓦坑
- 乌龟背着地
- 逗猫上柱
- 死鬼要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