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爬到梁上拉屎
- 闭眼咬臭屁虫
- 草原上点火
- 笔管子上刺刀
- 扁担挑水走滑路
- 走过的路上不长草
- 攀着树枝上天
- 棺材里头逮贼
- 门前发大水
- 手里捧个刺猬
- 额头上画王字
- 焦馍卷馓子
- 砂锅子捣蒜
- 到庙里借梳子
- 粪堆掏开
- 门角落里装灯
- 坐轿翻跟头
- 两个哑子睏在一横头
- 粪坑里的皮球
- 口吞墨水
- 王八找个鳖亲家
- 跛脚爬坡
- 抓灰盖屎
- 棺材里写状纸
- 青天白日头
- 上山入海全无敌
- 瞎刘子算卦
- 口北唧嘹
- 粪叉打耙齿
- 高粱地耍铡刀
- 半夜里查户口
- 怀远果子
- 池边洗萝卜
- 扁担倒了也认不出
- 小花盆里栽树
- 着火趴到床底下
- 拉了闸门的灯泡
- 山崖上的松柏
- 圪猁儿爬到土坷垃上
- 蛐鳝上墙
- 吃过晌午打更
- 蚂蚁子衔秤砣
- 窑里的砖
- 耗子啃钱
- 哑子吃蚕豆
- 树叶落到河水里
- 苣荬菜喂鸭子
- 蚕茧拉出丝头
- 半天云里撑船
- 怀远的石榴
- 道士掉了令牌
- 半夜起来摘桃子
- 夜猫子落房檐
- 陆墓火着
- 草船借剑
- 寅吃卯粮
- 火烧字贴
- 洞箫当笛子
- 姑娘打闹
- 吃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