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老柳树发芽
- 做了糍粑又裹粽
- 甩了皮鞭拿棒槌
- 来客杀老鸹
- 秃子挠头
- 起风不下雨
- 扯胡子过河
- 灶王爷贴腿肚子上
- 癞蛤蟆开吉普
- 小朋友堆雪人
- 修鞋不用锥子
- 天地结婚
- 大把儿萝卜
- 打乒乓球
- 鬼师佬的口袋
- 饭罐子打断耳
- 黄连窝里生下来的
- 油皮了黄瓜
- 蚯蚓翻跟头
- 弟兄分家争勺子
- 碌碡顶墙
- 盘子里生豆芽儿
- 火烧蝎子洞
- 阎罗王的阿姨
- 杀鸡给猢狲看
- 生姜炒蜈蚣
- 妹妹穿着姐姐的鞋
- 头痒抓脚板
- 入瓮的蚂蚁
- 风吹梨树
- 歪嘴子吹喇叭
- 年初一借砧板
- 叫花子走夜路
- 屙屎唔出
- 切糕换粽子
-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 重打锣鼓重唱戏
- 地黄瓜
- 粪坑里打哈欠
- 卖菜的不带秤
- 生米做成了熟饭
- 举重场上比高低
- 做贼的碰见劫路的
- 半空中挂簸箕
- 罗锅立正
- 小孩儿帽
- 雀儿的肚子
- 原始人用卫生棉
- 斑鸠吃小豆
- 火赤练钻进菩萨肚里
- 脖子缠裹脚
- 扁担垫坐
- 手中有粮
- 葵花籽里钻臭虫
- 月母子打翻叉
- 胳膊弯里打凉扇
- 强盗碰着贼骨头
- 夹在磨扇里
- 属鸡蛋的
- 叫花子娶个讨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