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定窑[ dìng yáo ]
宋代名窑。位于今河北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山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所烧白瓷为宋代之冠。一度烧制宫廷专用 瓷器。
定业[ dìng yè ]
1.奠定国家大业。2.佛教语。指难以消除的重大业力。
定一尊[ dìng yī zūn ]
谓在某方面树立一个最高权威。《史记·秦始皇本纪》:“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十:“乾隆 五十八年,詔刊十三经於太学,依《开成石经》,参以善本,多所订正。嘉庆 八年,復命廷臣磨改,以期尽善,尤为一代盛典,足以别黑白而定一尊。”
定衣[ dìng yī ]
僧衣。
定义[ dìng yì ]
1.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2.下定义。
定音鼓[ dìng yīn gǔ ]
击乐器。锅形。鼓面蒙皮。周围有螺旋等装置,用以调整音高。是管弦乐队中的重要击乐器。一般使用二至四个定 音鼓。
定银[ dìng yín ]
定钱。《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邵管家 在被套内取出一封银子来递与 鲍文卿 道:‘这是五十两定银,鲍师父,你且收了。其餘的,领班子过去再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那人却拿出一张五百两的票纸来,説是一时没有现银,先拿这五百两作定,等十天来拿。又説到了十天期,如果他不带了银子来拿,这五百两定银,他情愿不追还。”《廿载繁华梦》第二六回:“﹝ 周庸祐 ﹞立刻交了几千定银,一面回覆 马氏,好不欢喜。随备足十六万银两的价银,交易清楚。”
定影[ dìng yǐng ]
把显影后感光材料上的影像通过化学方法加以固定。通常在暗室中进行。
定语[ dìng yǔ ]
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等的修饰成分。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都可以做定语。例如“国家机关”的“国家”(领属),“新气象”的“新”(性质),“三架飞机”的“三架”(数量)。
定员[ dìng yuán ]
1.规定人数:~定编。2.规定的人数,指机关、部队等人员编制的名额,或车船等规定容纳乘客的数目。
定远[ dìng yuǎn ]
东汉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远侯。后人称为 班定远。定远 为其省称。北周 庾信《拟咏怀》之三:“不言 班定远,应为万里侯。”唐 杜审言《送和西蕃使》诗:“寧独锡和戎,更当封 定远。”宋 司马光《塞上》诗之一:“未得 西羌 灭,终为 大汉 羞。慙非 班定远,弃笔取封侯。”清 李渔《风筝误·蛮徵》:“请缨繫虏,昔年曾有 终军;投笔封侯,今日詎无 定远!”详“定远侯”。
定远侯[ dìng yuǎn hóu ]
东汉 班超 的封号。班超 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 定远侯。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唐 王昌龄《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唐 王维《送平淡然判官》诗:“不识 阳关 路,新从 定远侯。”唐 罗隐《送秦州从事》诗:“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 定远侯。”
定约[ dìng yuē ]
1.订约,订立条约或契约。2.约定,商定。
定在[ dìng zài ]
犹定准。
定张车[ dìng zhāng chē ]
汉 代小车名。宫中所用。
定章[ dìng zhāng ]
规定的法令、章程。
定正[ dìng zhèng ]
改正。
定执[ dìng zhí ]
1.一定的主张。2.断定。
定植[ dìng zhí ]
将已育成的苗 木从苗地移栽到大田中。
定止[ dìng zhǐ ]
1.固定的处所;止息之处。2.停顿;止息。3.犹定准。
定址[ dìng zhǐ ]
1.把建筑工程的位置设在(某地):轿车总装厂~西郊。2.固定的住址:他成年东跑西颠,没有个~。
定志[ dìng zhì ]
1.集中意志;专心。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寡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於兹矣。”《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唐 钱珝《授秘书少监赐紫卢光启守中书舍人制》:“卢光启 励精不怠,处默有伦,定志而静专其谋,好古而敏求其要。”2.立志;决意。《后汉书·苏竟传》:“人无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然后求名。”许地山《东野先生》:“我已定志不离开她。”
定制[ dìng zhì ]
确定的做法和制度。
定质[ dìng zhì ]
1.固定不变的性质。2.固定的形态。3.指固体物质。
定住[ dìng zhù ]
固定的住处。
定准[ dìng zhǔn ]
1.确定的标准:工作要有个~,不能各行其是。2.确定;肯定:究竟派谁去,现在还没~。3.一定;必定:你看见了~满意。
定着[ dìng zhe ]
1.审定著录;写定。汉 刘向《孙卿书录》:“所校讐中 孙卿 书凡三百二十篇,以相校,除復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皆以定杀青,简书可缮写。”《晋书·刑法志》:“其后遂詔有司,禁絶鉆钻诸酷痛旧制,解祅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餘事,定著于令。”宋 曾巩《<陈书>目录序》:“梁 陈 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著。”宋 朱熹《<中庸章句>序》:“沉潜反復,盖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説而折其中,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竢后之君子。”2.犹着落。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平生踪跡无定著,如断蓬。”著,一本作“着”。3.确定的打算和主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 对公子道:‘吾等此去,何处安身?郎君亦曾计议有定着否?’”《说唐》第四五回:“叔寳 道:‘小弟在此打搅不当,所以要往别处去,尚未有定着。’”4.见“定著”。
定子[ dìng zǐ ]
电动机和发电机中,跟转子相应而固定在外壳上的部分。
定踪[ dìng zōng ]
固定的踪迹,住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随着 李将军 东征西战,没个定踪,不觉已是六七年了。”《三侠五义》第五三回:“韩爷 説:‘丈夫以天地为家,焉有定踪?’”
定租[ dìng zū ]
旧时一种收地租的方法。数额固定的地租。
定罪[ dìng zuì ]
法院依据刑法规定,对某一危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何种犯罪的认定过程。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定做[ dìng zuò ]
专为某人或某事制作(物品):~生日蛋糕。
椗花[ dìng huā ]
即山矾花。
腚后跟[ dìng hòu gēn ]
指跟随某个头目专事谄媚奉承、助纣为虐的人。
锭楮[ dìng chǔ ]
即锭锞。
锭锞[ dìng kè ]
即锞锭。祭神鬼时烧的金银纸锭。
锭器[ dìng qì ]
指银器。
锭铁[ dìng tiě ]
方言。即圆钢,或叫圆铁。
锭药[ dìng yào ]
制成锭子状的小块药物。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晚,予病寒未痊,乃减晚餐,市酒磨锭药饮之。”
锭子[ dìng zi ]
纱锭。
锭子茶[ dìng zǐ chá ]
砖茶。
锭子金[ dìng zǐ jīn ]
铸成锭子的金子。
锭子药[ dìng zǐ yào ]
即锭药。
锭子油[ dìng zǐ yóu ]
黏度很低的矿物性润滑油。适用纱锭和各种负荷小、速度高的轴承和摩擦部分。
丢包[ diū bāo ]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端木蕻良《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3.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猎人与孔雀》:“许多姑娘来找他丢包,谈情,他也不睬,一天只是去打猎。”
丢丑[ diū chǒu ]
丢脸:他不愿在众人面前~。
丢搭[ diū dā ]
1.亦作“丢答”。亦作“丢撘”。抛弃;放开。2.犹言荒废。3.形容词词尾。用以加强语势。
丢撘[ diū dā ]
见“丢搭”。
丢答[ diū dá ]
见“丢搭”。
丢掉[ diū diào ]
1.遗失:不小心把钥匙~了。~饭碗(失业)。2.抛弃:~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