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踔厉骏发[ chuō lì jùn fā ]
形容雄辩恣肆;议论纵横。
踔跞[ chuō luò ]
犹踔绝。
踔起[ chuō qǐ ]
卓然特立。清 薛福成《<寄龛文存>序》:“至 乾隆 中叶,而 姬传 姚先生 踔起,先生亲受业 望溪 弟子 刘 君 大櫆,及其世父编修 君范。”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用贤相 加弗尔,除弊修教,阜财惠工,声誉踔起。”
踔然[ chuō rán ]
1.显然,昭然。2.高超特出貌。
踔善[ chuō shàn ]
超绝,妙极。
踔行[ chuō xíng ]
跛行。
踔虚[ chuō xū ]
谓在空中腾跃。
踔远[ chuō yuǎn ]
广阔,遥远。
踔跃[ chuō yuè ]
跳跃。
踔越[ chuō yuè ]
1.超越,胜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论沉荩惨死事》:“此亦见其精神巧力,踔越万国,而足以自豪於世界者矣!”2.卓越。
踔[chuō]
1.跳跃:趻~。2.超越。3.疾行。
戳包儿[ chuō bāo ér ]
掉包。
戳瘪脚[ chuō biě jiǎo ]
见“戳壁脚”。
戳灯[ chuō dēng ]
旧时书有姓氏或其他印记以标志门第的灯笼。有长柄,可插于底座上,亦可扛着走。
戳点[ chuō diǎn ]
用指尖指点。
戳儿[ chuō er ]
[口]图章。也说戳子。
戳活儿[ chuō huó ér ]
旧时听大鼓书,选定某曲,并指定某人演唱,称为戳活儿。
戳祸[ chuō huò ]
惹祸;闯祸。
戳记[ chuō jì ]
图章(多指集体的,用于一般场合的)。
戳娘的[ chuō niáng de ]
詈词。亦以表示惊异。吴组缃《山洪》二:“学堂里放爆竹,戳娘的,像过年那样热闹!”
戳纱[ chuō shā ]
一种特殊的刺绣品。
戳舌[ chuō shé ]
搬弄口舌。
戳腿[ chuō tuǐ ]
拳脚套式之一。
不终之药[ bù zhōng zhī yào ]
即不死药。
不衷[ bù zhōng ]
1.不善;不诚。《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以奬乱人,孤之望也。”孔颖达 疏:“衷,善也。”《国语·楚语下》:“其为人也,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2.不合适;不恰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杜预 注:“衷,犹适也。”《左传·昭公十六年》:“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杜预 注:“衷,当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凡是这些过於华靡不衷的服饰,都是 安老爷 平日不准穿戴的。”3.不符合。《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 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
不周山[ bù zhōu shān ]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见《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据汉高诱《淮南子注》说“在昆仑西北”。
不周延[ bù zhōu yán ]
一个判断的主词(或宾词)所包括的不是其全部外延,如在“有的工人是共青团员”这个判断中主词(工人)是不周延的,因为它说的不是所有的工人。
不主故常[ bù zhǔ gù cháng ]
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不属[ bù shǔ ]
1.不及。2.不连接。3.不专注。4.不依附。5.不隶属。
不住[ bù zhù ]
1.不停;不断。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不住子[ bù zhù zǐ ]
僧人。不住,谓内心虚静,没有执着。
不转头[ bù zhuàn tóu ]
比喻不改变主张。
不转眼[ bù zhuàn yǎn ]
眼珠不动,注视。
不庄[ bù zhuāng ]
1.不恭敬。2.旧时书信结尾处的谦词,犹言不恭。
不坠[ bù zhuì ]
1.不辱。2.犹不失。
不赘[ bù zhuì ]
不说多余的话。宋 胡安国《春秋传·隐公四年》:“《春秋》立义至精,辞极简严而不赘也。”后用为书信结尾的套语。意谓不再多言。清 颜光敏 辑《颜氏家藏尺牍·孔处士贞灿》:“兹 单县 库吏 刘之粹,於二十年考过吏目职,今入都候选……更求推爱,叨宠无量。不赘。”
不着[ bù zháo ]
1.不显扬。2.不执着,无挂碍。3.不用,无须。
不着边际[ bù zhuó biān jì ]
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
不着调[ bù zháo diào ]
不合乐调。引申为不正派,没规矩。古名家本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説一会那丈夫打凤的机关,使了些不着调虚嚣的见识。”孙芋《妇女代表》:“这个死媳妇,就象迷住了窍似的,这么不着调,吃饱了又走啦!”
不着坟墓[ bù zháo fén mù ]
1.谓死于外乡,不能葬入祖坟。2.犹言游魂。
不着家[ bù zháo jiā ]
不在家。
不着情[ bù zháo qíng ]
不在情理,不合常情。
不着人[ bù zháo rén ]
犹言不近人情。《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是员外説的话太不着人,有那三件事的,他不去嫁个年少郎君,却肯随你这老头子。”
不着疼热[ bù zhuó téng rè ]
犹言无关痛痒。指不体贴爱护。
不斵[ bù zhuó ]
谓不用刀斧砍削。
不赀[ bù zī ]
无从计量,表示多或贵重(多用于财物):价值~。工程浩大,所费~。
不资[ bù zī ]
1.匮乏。指物资缺乏。《管子·山至数》:“散振不资者,仁义也。”2.不可计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凡人见丝毫之利,至相争夺;今皇子辞不资之富,已三百餘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
不子[ bù zǐ ]
1.不合人子之道。《穀梁传·僖公五年》:“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钟文烝 补注:“位者,世子之位也。受尊礼而立其位,非子道。”《晋书·王羲之传》:“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荀息》:“枉 许止 以惩不子之祸,进 荀息 以甚苟免之恶,忍之也。”2.谓不以为君。《穀梁传·僖公九年》:“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不子也。国人不子,何也?不正其杀世子 申生 而立之也。”范宁 注:“诸侯在丧称子,言国人不君之,故繫于其君。”杨士勋 疏:“不子者,谓不以为君则是不子也。”3.谓不能为儿子命名。《史记·夏本纪》:“生 启 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张守节 正义:“及生 启,不入门,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一说 禹 过门不入,不能尽爱子之情。
不訾之器[ bù zī zhī qì ]
犹大器。
不字[ bù zì ]
1.未能生育。《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字,妊育。参阅 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上·女子贞不字》。2.谓不嫁人。清 钮琇《觚賸续编·妙霓》:“情忘衿襘,道悦苾蒭,坚守不字之贞,妙解无生之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