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不自禁[ bù zì jīn ]
谓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不自觉[ bù zì jué ]
指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上﹞曰:‘宰相諠争如此,可乎?’对曰:‘诚为不可。然 覃 等尽忠愤激,不自觉耳。’”柳杞《好年胜景》:“四喜 说得兴奋起来,不自觉的拍打着牛屁股。”
不自量[ bù zì liàng ]
没有称称自己的分量,指过高地估量自己:可笑~。
不自聊[ bù zì liáo ]
犹无聊。
不自料[ bù zì liào ]
不自量。
不自意[ bù zì yì ]
自己没有料到。
不走[ bù zǒu ]
不走样,不变动。《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我朝二百年来,只有这一桩事是丝毫不走的。”
不走落[ bù zǒu luò ]
宋 代宫妃的一种发式。
不足[ bù zú ]
1.不充足:先天~。估计~。2.不满(某个数目):~三千人。3.不值得:~道。~为奇。~挂齿。4.不可以;不能:~为训。非团结~图存。
不足齿数[ bù zú chǐ shǔ ]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不足挂齿[ bù zú guà chǐ ]
不值得一提。挂齿:挂在嘴上。
不足轻重[ bù zú qīng zhòng ]
犹言无关紧要。
不足数[ bù zú shù ]
谓算不了什么。
不足为据[ bù zú wéi jù ]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不足为凭[ bù zú wéi píng ]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不足为训[ bù zú wéi xùn ]
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
不足惜[ bù zú xī ]
不值得可惜。
不足言[ bù zú yán ]
同“不足道”。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臣刺背》:“割股剖肝,固尽孝美事,然效顰不已,亦成故套。
不作声[ bù zuò shēng ]
不说话。
不作兴[ bù zuò xīng ]
1.方言。情理上、习惯上不许可。《老残游记》第七回:“只因为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鏢局的。”张天翼《包氏父子》:“‘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不作兴过年末,这是新派。’”2.方言。犹不喜欢。《西湖二集·韩晋公人奁两赠》:“这一种生意,谁人来买,眼看得别人不作兴你了。你自负才华,却去吓谁?”
不做美[ bù zuò měi ]
不肯成全他人好事。
不做人[ bù zuò rén ]
犹言不成人。
不做肉[ bù zuò ròu ]
犹言不长肉。
布白[ bù bái ]
1.书法用语。谓落笔时使着墨处与空白处疏密相间,布置得宜。2.指奏乐时使乐声轻重抑扬、疏密缓急相间得宜。
布摆[ bù bǎi ]
1.措置;安排。2.捉摸;料想。3.分布摆列。4.处置;安排。
布被[ bù bèi ]
布制的被子。多以状生活清苦。
布被瓦器[ bù bèi wǎ qì ]
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布笔[ bù bǐ ]
谓运笔作文。
布币[ bù bì ]
1.陈列币帛。《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祓殯而襚,则布币也。”《国语·吴语》:“寡君 句践 使下臣 郢 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於下执事。”韦昭 注:“布,陈也。币,玉帛也。”《史记·周本纪》:“於是布币而策告之。”2.古代仿照农具鎛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布,通“鎛”。因鎛形似铲,又叫“铲币”。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还保留着铲的形状,上有装柄的空首,主要流通于 春秋 初期的 周王 朝及 晋、卫、郑、宋 等国。后来布首逐渐扁平,发展为平首布,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方足、圆足之分。平首布主要流通于 战国 时期的 韩、赵、魏 以及 燕 秦 等国。新莽 时曾一度仿制使用。
布徧[ bù biàn ]
遍布。
布兵[ bù bīng ]
布列军队。
布帛[ bù bó ]
布和帛。泛指棉、麻、丝等纺织品。
布菜[ bù cài ]
把菜肴分给座上的客人。
布槽[ bù cáo ]
布制的马槽。
布草[ bù cǎo ]
指一般布料。
布策[ bù cè ]
1.布列算筹。策,运算的筹码。2.设策,想办法。
布车[ bù chē ]
以布为帷幔的车。
布陈[ bù chén ]
1.颁布;宣示。2.分布陈列;陈列。3.陈述。
布唇枯舌[ bù chún kū shé ]
犹言舌敝唇焦。布,通"膊"。
布达[ bù dá ]
1.书信用语。谓陈述表达。2.书信正文结束处用语。表示陈述如上的意思。
布达佩斯[ bù dá pèi sī ]
匈牙利首都。位于该国中部偏北。人口189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古老城市,多文物古迹。
布代[ bù dài ]
指招赘的女婿。
布袋[ bù dài ]
1.布制的袋子。2.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
布袋和尚[ bù dài hé shàng ]
五代 时僧人,世传为 弥勒菩萨 的应化身。《景德传灯录·明州布袋和尚》谓其自称 契此,时号 长汀子布袋师。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昔 四明 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於稠人中时倾写於地曰:‘看,看!’人皆目为 布袋和尚,然莫能测。临终作偈曰:‘弥勒 真 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识世人,时人总不识。’於是隐囊而化。今世遂塑画其像为 弥勒菩萨 以事之。”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布袋和尚 者,在 奉化县 岳林寺,尝皤腹,以杖荷一布袋,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随处偃卧;天将雨,即著溼草履,骤行途中;遇亢暘,即曳高齿木屐,竖膝而睡。梁 贞明 三年,於寺中东廊石上端坐而逝。今 杭州 诸寺皆塑其像,抚膝袒怀,开口而笑,荷布袋於傍,盖僧家藉此以示云游之状,为募化之资耳。”
布袋木偶[ bù dài mù ǒu ]
木偶戏的一个类别。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又名手托傀儡。
布刀[ bù dāo ]
1.裁布的刀。2.旧时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织布工具。
布道[ bù dào ]
指基督教宣讲教义。
布奠[ bù diàn ]
1.古代大夫家祭时酬答宾客之礼。2.谓陈列祭品。
布丁[ bù dīng ]
用面粉、牛奶、鸡蛋、水果等制成的西餐点心。[英pudding]
布尔什维克[ bù ěr shí wéi kè ]
列宁建立的苏联共产党用过的称号,意思是多数派。因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获得多数选票而得名。后来这一派成为独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改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俄большевик,多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