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残热[ cán rè ]
犹酷热。
残忍[ cán rěn ]
狠毒:手段凶狠~。
残日[ cán rì ]
谓夕阳。
残杀[ cán shā ]
杀害:自相~。~无辜。
残山[ cán shān ]
1.谓山将尽处。2.荒芜的山。
残山剩水[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或变乱以后的土地景物。
残伤[ cán shāng ]
残害;受伤害。
残烧[ cán shāo ]
1.馀烬。2.指晚霞。
残剩[ cán shèng ]
见“残膏賸馥”。
残书[ cán shū ]
谓未读完的书。
残税[ cán shuì ]
没有交清的赋税。唐 白居易《重赋》诗:“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宋 刘宰《鸦去鹊来篇》:“残税自昔称难理,三年尤非四年比。”
残损[ cán sǔn ]
(物品)残缺破损:这部线装书有一函~了。由于商品包装不好,在运输途中~较多。
残荼[ cán tú ]
犹残害。
残脱[ cán tuō ]
残缺脱漏。
残息[ cán xī ]
1.犹残喘。《梁书·袁昂传》:“不图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復罹今酷,寻惟慟絶,弥剧弥深。”唐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刃接兵交,洞胷达臆,自辰踰午,鱼烂土崩,沸残息於层峰,更切守陴之哭;积圆颅于重阜,殆成京观之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幸习常见惯,颇不为骇。但念残息如丝,不觉失声大痛。”参见“残喘”。2.馀年,残生。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一表》:“庶使自安,以全残息。”金 元好问《落魄》诗:“中州遂南北,残息付悠悠。”
残霞[ cán xiá ]
残馀的晚霞。
残香[ cán xiāng ]
1.残存的香气。2.将要烧尽的香。
残削[ cán xuē ]
犹败坏。
残刑[ cán xíng ]
毁坏形体。刑,通“形”。
残雪[ cán xuě ]
没有融化尽的积雪。
残艳[ cán yàn ]
犹残花。
残阳[ cán yáng ]
快要落山的太阳。
残夷[ cán yí ]
犹残杀。晋 袁宏《后汉纪·质帝纪》:“九江、广陵 二郡俱罹寇害,残夷最甚。”《后汉书·仲长统传》:“汉 二百年而遭 王莽 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復倍乎 秦 项 矣。”唐 吴筠《览古》诗:“姦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
残佚[ cán yì ]
散失不全。
残邑[ cán yì ]
指民生凋敝的地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上兖州府蔡太君》:“惟昨年 骆马湖 之役,以工夫费繁,派及残邑,虽勉遵宪令,而地方骚然,有民不堪命之忧。”
残余[ cán yú ]
1.剩余;残留:~势力。2.在消灭或淘汰的过程中残留下来的人、事物、思想意识等:封建~。
残雨[ cán yǔ ]
将止的雨。
残月[ cán yuè ]
1.农历月末形状像钩的月亮。2.快落的月亮。
残刖[ cán yuè ]
断足。古代酷刑之一。
残云[ cán yún ]
零散稀疏的云。
残贼[ cán zéi ]
1.残害。《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郑玄 笺:“言在位者贪残为民之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往者 秦 为无道,残贼天下。”明 刘基《钧天乐》:“骨肉自残贼,帝心至仁能不忧?”2.残忍暴虐。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紂 为天下,残贼奢侈,不顾邦政。”《资治通鉴·汉高帝九年》:“建信侯 谓 冒顿 残贼,不可以仁义説。”严复《<原强>续篇》:“残贼之政,虽成必害。”3.指凶残暴虐的人。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暖燠熟多》:“桀,天下之残贼也;汤,天下之盛德也。”唐 高适《燕歌行》:“汉 家烟尘在东北,汉 将辞家破残贼。”宋 苏舜钦《论五事》:“昔圣人恶残贼之害良民也,故明设严刑,大张宪网。”4.毁坏。清 周亮工《书影》卷十:“一二市猾,勾党开採,青山白石,悉遭残贼。”
残渣[ cán zhā ]
1.在过滤时沉淀在过滤介质上的固体。2.风化后除几乎不溶的成分外全部被移走后遗留下来的岩屑。3.现在常指动物或蔬菜在装运、烹制和供食过程中的废物。
残渣余孽[ cán zhā yú niè ]
比喻残存的坏人。
残照[ cán zhào ]
落日的光辉。
残帙[ cán zhì ]
犹残卷。《明史·徐渭传》:“后二十年,公安 袁宏道 游 越 中,得 渭 残帙以示祭酒 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参见“残卷”。
残竹[ cán zhú ]
指残存的古代典籍。
残酌[ cán zhuó ]
犹残酒。
残恣[ cán zì ]
暴戾放肆。
残租[ cán zū ]
未纳完的田租。
残醉[ cán zuì ]
1.酒后残存的醉意。唐 白居易《湖亭晚归》诗:“起因残醉醒,坐待晚凉归。”2.指略带醉态之身。元 黄公望《苏东坡竹》诗:“强扶残醉挥吟笔,帘帐萧萧翠雨寒。”清 陆嵩《新年作》诗:“开遍枝头桃李花,暂扶残醉停金勒。”
蚕宝宝[ cán bǎo bǎo ]
对蚕的爱称。
蚕匾[ cán biǎn ]
养蚕用具。用竹篾或苇子等编成。用以盛桑叶和放养蚕。
蚕箔[ cán bó ]
养蚕的器具,用竹篾等编成,圆形或长方形,平底。
蚕薄[ cán báo ]
见“蚕箔”。
蚕池[ cán chí ]
明 时宫人纳锦之所。
蚕槌[ cán chuí ]
搁置蚕箔的木架。
蚕丛[ cán cóng ]
1.相传为 蜀 王的先祖,教人蚕桑。《艺文类聚》卷六引 汉 扬雄《蜀本纪》:“蜀 始王曰 蚕丛,次曰 伯雍,次曰 鱼鳧。”唐 李白《蜀道难》诗:“蚕丛 及 鱼鳧,开国何茫然。”2.借指 蜀 地。宋 司马光《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蚕丛龟印解,鶉野隼旟新。”参见“蚕丛路”。3.见“蚕丛路”。
蚕丛路[ cán cóng lù ]
指 蜀 道。
蚕丛鸟道[ cán cóng niǎo dào ]
指险绝的山路。
蚕蔟[ cán cù ]
也叫蚕山。供蚕吐丝作茧的器物。用麦秸、谷秸等做成。蔟(c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