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出罪[ chū zuì ]
免罪。
出尊[ chū zūn ]
1.亦作“出樽”。古代国君与贵宾宴饮,尊在两楹间,坫在尊之南,献酬皆自尊南出,故称。2.指出尊之地。
出樽[ chū zūn ]
见“出尊”。
出佐[ chū zuǒ ]
出任地方辅佐之官。宋 陆游《问候洪总领启》:“比求祠庙,归扫丘坟,犹出佐于近藩,实大逾于素望。”宋 陆游《镇江谒诸庙文》:“某以 隆兴 改元夏五月癸巳,自西府掾出佐 京口,明年春二月己卯至郡。”参见“出丞”。
初版[ chū bǎn ]
1.(书籍)出第一版:本书1956年~。2.(书籍的)第一版:这部书~印了两万册。
初版本[ chū bǎn běn ]
谓第一版印行的图书。
初本[ chū běn ]
书籍的原始版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建是阁以贮之,中为初本,以五色玉为函,尊圣教也。”
初步[ chū bù ]
属性词。开始阶段的;不是最后的或完备的:提出~意见。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初禅[ chū chán ]
1.佛教语。色界中的初禅天,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2.佛教语。四禅定之一。“初禪”的主要特征是“八触”:痒、动、轻、重、冷、暖、涩、滑;“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见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九之一。
初场[ chū chǎng ]
指第一场考试。
初晨[ chū chén ]
清晨。
初程[ chū chéng ]
1.刚开始的旅程。2.引申指事业的开始阶段。
初初[ chū chū ]
刚开始。
初创[ chū chuàng ]
刚刚创立:~时期。
初春[ chū chūn ]
春季开始的一段时间;早春。
初次[ chū cì ]
第一次。
初旦[ chū dàn ]
犹拂晓。
初等[ chū děng ]
1.比较浅近的:~数学。2.初级:~教育。
初等教育[ chū děng jiào yù ]
小学程度的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实施的全面基础教育和对成人实施的相当于小学程度的教育。
初等小学[ chū děng xiǎo xué ]
见“初级小学”。
初地[ chū dì ]
1.佛教语。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为“初地”;大乘菩萨“十地”中,以“欢喜地”为“初地”。2.佛教寺院。
初定[ chū dìng ]
1.谓国家方始平定。《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孼,以镇抚四海,用承衞天子也。”汉 班固《两都赋序》:“大 汉 初定,日不暇给。”2.佛教谓入定之初。唐 戴叔伦《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诗:“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唐 李中《宿钟山知觉院》诗:“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初冬[ chū dōng ]
冬季开始的一段时间。
初发芙蓉[ chū fā fú róng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初犯[ chū fàn ]
1.第一次犯罪或犯错误、过失等:因是~,还能原谅。2.第一次犯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
初风头水[ chū fēng tou shuǐ ]
喻首次,初次。
初伏[ chū fú ]
1.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头一伏的第一天。2.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见〖三伏〗。
初服[ chū fú ]
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书·召诰》:“王乃初服。”孔 传:“言王新即政,始服行教化。”《大戴礼记·夏小正》:“初服于公田。古者公田焉者,古者先服公田而后服其田也。”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楚辞·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復脩吾初服。”蒋骥 注:“初服,未仕时之服也。”南朝 陈 徐陵《为王仪同致仕表》:“便释朝衣,谨遵初服。”唐 刘长卿《送薛承矩秩满北游》诗:“知君喜初服,祗爱此身閒。”清 赵翼《陕游不果述怀》诗:“一从初服返茅斋,屡接郇笺老眼揩。”3.山嫁前穿的衣服。三国 魏 曹植《出妇赋》:“痛一旦而见弃,心忉忉以悲惊。衣入门之初服,背牀室而出征。”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罹咎犯律,僧中科罚,轻则众命訶责,次又众不与语,重乃众不共住。不共住者,斥摈不齿,出一住处,措身无所,覉旅艰辛,或返初服。”唐 陈子昂《馆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铭》:“年十五,大将军薨,遂剪髮出家……遂返初服而归我 郭公。”
初稿[ chū gǎo ]
第一次的稿子,泛指未定稿。
初藳[ chū gǎo ]
见“初稿”。
初更[ chū gēng ]
旧时毎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初供[ chū gòng ]
最初之供词。
北山摩崖造像[ běi shān mó yá zào xiàng ]
在重庆市大足县西北北山上。以佛湾为中心,包括观音坡、佛耳峰、营盘山,长500米。始建于晚唐,盛于两宋。共二百九十窟龛,造像近万躯。还有碑碣《古文孝经》石刻,是世界仅存的古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文[ běi shān wén ]
《北山移文》的省称。
北山羊[ běi shān yáng ]
哺乳动物,外形似山羊而大,雄雌都有角,雄的角大,向后弯曲,生活在高山地带。也叫羱(yuán)羊。
北山移[ běi shān yí ]
《北山移文》的省称。
北社[ běi shè ]
大社以北六里所建的祭祀土神的社坛。
北声[ běi shēng ]
北方的音乐,北方的乐歌。
北省[ běi shěng ]
指尚书省。因尚书省在宫阙之北,故称。
北使[ běi shǐ ]
1.出使北国。亦指出使北国的使臣。2.北国的使者。
北室[ běi shì ]
古代在堂北的居室。
北首[ běi shǒu ]
1.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礼记·檀弓下》:“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得 梦 启 北首而寝於 卢门 之外。”杜预 注:“北首,死象。”《后汉书·蔡邕传论》:“但愿北首旧丘,归骸先垄,又可得乎?”2.犹北向。《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北首 燕 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 燕,燕 必不敢不听从。”张守节 正义:“首,音狩,向也。”唐 韩愈《南山诗》:“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宋 岳珂《吁天辩诬通叙》:“三军北首死敌之志益鋭,中原来苏望霓之心益切。”3.谓降服。《隋书·炀帝纪》:“若有识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机,翻然北首,自求多福。”4.方位词。北头,北面。《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东墻南首一架衣裳槅子,北首一桌两杌。”
北狩[ běi shòu ]
1.到北方狩猎。《魏书·和跋传》:“后车驾北狩 豺山,收 跋,刑之路侧。”2.借指向北进军。南朝 梁 江淹《为萧骠骑让太尉赠封第二表》:“将陪云驂以北狩,扈朝服以济师,乃为少雪庸诚,微谢天眷耳。”3.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逮二圣(宋徽宗、钦宗)北狩,彭 以无名位,独得留内庭。”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内官子弟登第》:“又二年而 敬 殁,英宗 北狩不返,徐埕 辈议南迁,于谦 等争之不能得。”清 昭槤《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又谱 宋 政和 间 梁山 诸盗及 宋 金 交兵、徽 钦 北狩诸事,谓之《忠义璇图》。”
北朔[ běi shuò ]
北方;北方之地。
北司[ běi sī ]
指 唐 内侍省。因设在皇宫之北,故名。《新唐书·刘蕡传》:“方宦人握兵,横制海内,号曰‘北司’,兇丑朋挻,外胁群臣,内掣侮天子,蕡 常痛疾。”《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卢钧 除 岭南,朝士皆相贺。以为 岭南 富饶之地,近岁皆厚赂北司而得之;今北司不挠朝权,陛下亦宜有以褒之。”
北寺[ běi sì ]
1.监狱名。《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 灵帝 ﹞詔槛车传送 愔、迁 诣北寺詔狱。”《南史·王融传》:“融 被收,朋友部曲,参问北寺,相继於道。”清 吴伟业《后东皋草堂歌》诗:“白社青山旧居在,黄门北寺捕车来。”参见“北寺狱”。2.大理寺的别称。唐 苏颋《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北寺邻玄闕,南城写翠微。”唐 陈子昂《为陈舍人让官表》:“非有君子瑚璉之材,通儒青紫之秀,已得评刑北寺,执宪南臺。鷞鳩之政无闻,驄马之荣已极。”3.指寺院位置在北者。宋 苏轼《仙游潭》诗自注:“潭上有寺二。一在潭北,循 黑水 而上,为东路,至南寺。渡 黑水 西里餘,从马北山,为西路,至北寺。”4.寺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旧城北部。旧名 报恩寺。寺内有 北寺塔 为游览名胜。
北寺塔[ běi sì tǎ ]
原名 报恩寺塔。在 江苏 苏州市 旧城北部 北寺 内,为 苏州 名胜。相传为 三国 孙权 之母 吴夫人 建造,现存建筑是 南宋 绍兴 年间所重修。八面九层,可供登临。是一座高大完美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古塔。
北寺狱[ běi sì yù ]
东汉 黄门署属下的监狱。主鞫禁将相大臣。因署在宫省北,故名。《后汉书·千乘贞王刘伉传》:“嘉平 元年,遂收 颯 送北寺狱。”李贤 注:“北寺,狱名,属黄门署。”《后汉书·李云传》:“帝得奏震怒,下有司逮 云 ……送黄门北寺狱,使中常侍 管 霸 与御史廷尉考之。”
北宋[ běi sòng ]
朝代,公元960—1127,自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起,到钦宗(赵桓)靖康二年止。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北叟[ běi sǒu ]
指塞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