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北叟失马[ běi sǒu shī mǎ ]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北宿[ běi sù ]
北方的星宿。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北坛[ běi tán ]
建于城北的祭坛。为战时祈胜祭坛之一。
北唐[ běi táng ]
1.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名。《逸周书·王会》:“北唐 以閭,閭似隃冠。”孔晁 注:“北唐,戎之在西北者。”《竹书纪年》卷下:“周穆王 八年春,北唐 来宾,献一驪马,是生騄耳。”2.复姓。汉 有 北唐子真。见《通志·氏族三》引《英贤传》。
北堂[ běi táng ]
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
北堂萱[ běi táng xuān ]
1.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毛传:“諼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2.借指母亲。
北廷[ běi tíng ]
见“北庭”。
北庭[ běi tíng ]
1.指 汉 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宋 陆游《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明 都穆《都公谈纂》卷下:“景泰 间,广陵伯 刘安 守 大同,郭登 为参将,时 英宗 在北廷。”清 孙枝蔚《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3.唐 方镇名。属 陇右道。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 北庭 都护,故通称 北庭。辖西北 伊、西、庭 三州及 北庭都护府 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 回纥,继入 吐蕃。唐 杜甫《近闻》诗:“崆峒 五原 亦无事,北庭数有 关中 使。”清 吴伟业《送陇右道吴赞皇之任》诗:“移檄 北庭 收属国,閲兵西海取封侯。”4.指 燕京。即今 北京市。元 建都 燕京,时汉人称之为北庭。宋 文天祥《正气歌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北庭都护府[ běi tíng dū hù fǔ ]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北土[ běi tǔ ]
泛指北部地区。《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汉 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 淮。”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亲家翁职守北土,信问不絶。卿但具书状知闻,未用便去。”
北闱[ běi wéi ]
1.明堂的北门。汉 蔡邕《明堂月令论》:“古大明堂之礼曰……日入出北闈,视帝节猷。《尔雅》曰:‘宫中之门谓之闈。’王居明堂之礼,又别阴阳门,东南称门,西北称闈,故《周官》有门闈之学。”2.明 清 科举制对 顺天(今 北京市)乡试的通称。《明史·选举志二》:“其他指摘科场事者,前后非一,往往北闈为甚,他省次之。”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诸升之 文思繁富,三赴北闈,不售。”胡适《<海上花列传>序》:“﹝ 韩邦庆 ﹞尝一试北闈,仍鎩羽而归。”
北纬[ běi wěi ]
赤道以北的纬度或纬线。见〖纬度〗、
北魏[ běi wèi ]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见〖南北朝〗。
北吴[ běi wú ]
古 虞国 的别称。
北西厢[ běi xī xiāng ]
指 元 王实甫 所写的杂剧《西厢记》。为与 明 李景云、李日华 等所写的南曲传奇《西厢记》相区别,故有南西厢、北西厢之名。后者称为“南西厢”。
北溪[ běi xī ]
1.在北的溪水。2.特指河南龙门山北面的溪涧。
北洗[ běi xǐ ]
古代设在北堂供洗爵用的器皿。
北乡[ běi xiāng ]
1.见“北嚮”。2.城区北边的乡村。如:双龙洞在金华北乡罗店。
北向[ běi xiàng ]
1.亦作“北乡”。亦作“北向”。朝北;向北。2.见“北嚮”。
北向户[ běi xiàng hù ]
古人概念中的极南地区。因当地居民往往向北开门窗以纳日光,故称。
北匈奴[ běi xiōng nú ]
东汉 时 匈奴 分裂为南、北二部,汉人对留居漠北的 匈奴 部族的称谓。
北学[ běi xué ]
1.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2.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
北衙[ běi yá ]
皇帝禁军。
北岩[ běi yán ]
1.北面的山岩。2.寺院名。在今四川省达县西北凤凰山。风景优美。
北雁[ běi yàn ]
候鸟之一。因其每年秋分后由北南飞,故称。隋 江总《于长安道归还扬州》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唐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夜郎 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疎。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明 马銮《过岳鄂王墓》:“父老几回悲北雁,风雷长是傍南枝。”
北燕[ běi yàn ]
1.国名。周 代诸侯国名,在今 河北省 蓟县 一带。《春秋·襄公二十九年》:“齐 高止 出奔 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 灭 紂,封 召公 於 北燕。”三国 魏 曹植《七启》:“故 田光 伏剑於 北燕,公叔 毕命於 西秦。”2.国名。指 秦 末农民大起义中,韩广 重建之 燕国。《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乃眷 北燕,遂表 东海。”李善 注引《汉书》:“信 用 广武君 策,发使使 燕,燕 从风而靡。”3.太平天囯 谓 清朝 的京城。太平天囯《贬直隶省为罪隶省诏》:“今朕既贬 北燕 地为妖穴,是因妖现秽其地,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故并贬 直隶省 为 罪隶省。”
北洋[ běi yáng ]
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北洋海军[ běi yáng hǎi jūn ]
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北方沿海建立的新式海军。初由李鸿章主持,先在天津办水师学堂,后设立海军衙门,订购外国军舰,在旅顺和威海卫修建军港。至1888年正式编成北洋舰队,有兵舰二十余艘,军事训练全由外国军官操纵。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官兵英勇奋战,曾一度挫败日本侵略军。次年初,因李鸿章下令避免对日作战,严禁出海巡弋,北洋海军困守威海卫,被日舰围攻,全军覆没。
北洋军阀[ běi yáng jūn fá ]
清末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职位,广植党羽,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军事集团。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个派系。各派系在帝国主义操纵下,连年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北洋军阀在北伐战争前后相继覆灭。
北夷[ běi yí ]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北裔[ běi yì ]
指北方边境。
北阴[ běi yīn ]
1.即北方。古人以北方属阴,故称。2.谓山的北面。
北音[ běi yīn ]
1.北方的乐音。2.泛指北面的声音。3.北方的语音。
北殷[ běi yīn ]
复姓。相传为 成汤 之后。见《史记·殷本纪论》及 司马贞 索隐。
北牖[ běi yǒu ]
1.在北墙上开窗户。2.指朝北的窗。
北园[ běi yuán ]
在北面的园林或园圃。
北辕适楚[ běi yuán shì chǔ ]
北辕:车子向北行驶;适:到。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北辕适粤[ běi yuán shì yuè ]
犹北辕适楚。粤在南方。
北苑[ běi yuàn ]
1.宫廷北面的皇室园林。2.泛称皇室园林。3.指南唐画家董源。4.宋代名茶产地。5.见“北苑茶”。
北苑妆[ běi yuàn zhuāng ]
南唐 宫廷妇女的一种化妆方式。
北岳[ běi yuè ]
1.见“北岳”。2.亦作“北岳”。即恒山。五岳之一。
北越[ běi yuè ]
古代 越国 北部地区。
北韵[ běi yùn ]
北方的音韵。
北翟[ běi dí ]
即北狄。翟,同“狄”。古代泛指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
北辙南辕[ běi zhé nán yuán ]
1.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2.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北镇[ běi zhèn ]
北方的主山。指 医巫闾山。《旧唐书·礼仪志四》:“五岳、四镇、四海、四瀆,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北岳 恒山,於 定州;北镇 医巫閭山,於 营州。”《宋史·礼志五》:“立冬祀北岳 恒山、北镇 医巫閭山 并於 定州,北镇就 北岳庙 望祭。”金 蔡珪《医巫闾》诗:“幽州 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
北征[ běi zhēng ]
1.犹北伐,向北征伐。2.北行,北上。
北正[ běi zhèng ]
古官名。
北至[ běi zhì ]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北畤[ běi zhì ]
即黑帝祠,汉高祖时置,祀黑帝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