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得所[ de suǒ ]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明李贽《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2.适当;适宜。
得体[ dé tǐ ]
(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应对~。话说得很不~。
得体歌[ dé tǐ gē ]
唐 俚曲名。详“得宝歌”。
得天[ dé tiān ]
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
得天独厚[ dé tiān dú hòu ]
具有特殊优越 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天:自然的,天然的。
得途[ dé tú ]
仕途得志。
得兔忘蹄[ dé tù wàng tí ]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
得托[ de tuō ]
可靠,可信赖。
得脱[ de tuō ]
1.谓得以脱身。2.佛教语。谓得以脱去生死之苦。
得亡[ de wáng ]
见“得无”。
得未尝有[ dé wèi cháng yǒu ]
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同“得未曾有”。
得未曾有[ dé wèi céng yǒu ]
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得位[ de wèi ]
1.谓居应有之位置。《易·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孔颖达 疏:“以阴居阴,故称得位。”2.谓居要职。《左传·襄公三年》:“解狐 得举,祁午 得位,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3.指得帝位。晋 干宝《晋纪总论》:“怀帝 承乱之后得位,羈於彊臣。”
得无[ dé wú ]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构成表推测性的疑问句。
得毋[ de wú ]
见“得无”。
得勿[ dé wù ]
得无。犹言莫非,岂不是。
得悉[ dé xī ]
听到;知道。
得仙[ de xiān ]
1.成仙。2.用作去世的婉词。
得闲[ dé xián ]
得空:~时请来我家做客。
得心[ dé xīn ]
犹遂心。
得辛[ de xīn ]
1.犹得岁。宋 王禹偁《仲咸因春游商山下得三怪石题六十韵见示依韵和之》:“草拥才抽甲,烟封几得辛?”自注:“阴阳家流谓一岁为一度得辛。”2.犹成熟。金 元好问《追录旧诗》之二:“悠悠世事休相问,牟麦今年晚得辛。”
得行[ de xíng ]
谓德行流播。得,通“德”。
得姓[ de xìng ]
获得姓氏。《国语·晋语四》:“凡 黄帝 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韦昭 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其姓 石 氏,不知得姓之始也。”宋 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词:“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得幸[ de xìng ]
1.得以亲近。2.得到皇上或权贵的宠幸。
得性[ de xìng ]
《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毛 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后以“得性”谓合其情性。
得雄[ de xióng ]
1.生男孩。2.谓获雄雉,传说中以此为瑞征。
得言[ de yán ]
1.犹当言。2.获得讲话的机会。
得眼[ de yǎn ]
原谓盲人复明。晋 法显《佛国记》:“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木。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为説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著面,头面作礼,杖遂生长丈,世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榛。是故以得眼为名。”后用以比喻人由迷昧而得醒悟。宋 黄庭坚《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词之二:“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得样儿[ dé yàngr ]
(服装、打扮)好看;有样子。
得要[ de yào ]
得其要领;抓住要点。
得一[ dé yī ]
1.得道。2.天的代称。
得一元宝[ dé yī yuán bǎo ]
即得壹元宝。《新唐书·食货志四》:“史思明 据 东都,亦铸‘得一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补遗:“后唐 同光 三年 洛京 积善坊 得古文钱曰‘得一元宝’、‘顺天元宝’,史不载何代铸此钱。近见朝士 王仪 家有 钱氏《钱谱》云:‘史思明 再陷 洛阳,铸得一钱,贼党以谓得一非佳号,乃改顺天。’盖 史思明 所铸钱也。”参见“得壹元宝”。
得壹[ de yī ]
见“得壹元宝”。
得壹钱[ de yī qián ]
见“得壹元宝”。
得壹元宝[ de yī yuán bǎo ]
古钱名。唐 乾元 二年 史思明 据 洛阳 时所铸。形制略似开元通宝。亦省称“得壹钱”、“得壹”。宋 洪遵《泉志·伪品下·史思明得壹钱》:“得壹钱,《唐书·食货志》曰:‘史思明 据 东都 铸“得壹元宝”钱,径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旧谱》曰:‘得臺钱,径寸三分,重十三銖。’余按此钱重十二銖六絫。”宋 沉括《梦溪笔谈·器用》:“熙寧 中,尝发地得大钱三十餘千文,皆‘顺天’、‘得壹’,当时在庭皆疑古无‘得壹’年号,莫知何代物。予按《唐书》,史思明 僭号,铸‘顺天’、‘得壹’钱。顺天 乃其伪年号,‘得壹’特以名铸钱耳,非年号也。”
得宜[ dé yí ]
适当:措置~。剪裁~。
得已[ dé yǐ ]
1.谓得以了结。2.谓出于自己的意愿。
得以[ dé yǐ ]
可以;能够:发扬民主,让大家的意见~充分发表出来。
得益[ dé yì ]
受益:从他的著作中~不少。
得意[ dé yì ]
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之作。~门生。~扬扬。自鸣~。
得意忘象[ dé yì wàng xiàng ]
指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得意忘形[ dé yì wàng xíng ]
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得意忘言[ dé yì wàng yán ]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得意扬扬[ dé yì yáng yáng ]
也作得意洋洋。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扬扬:得意的样子。
得意洋洋[ dé yì yáng yáng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得赢[ de yíng ]
获利。
得用[ dé yòng ]
适用;得力:这把剪子不~。这几个都是很~的干部。
得鱼忘荃[ dé yú wàng quán ]
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得鱼忘筌[ dé yú wàng quán ]
《庄子 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意思是:筌是捕鱼的竹器,鱼已捕得,就忘掉筌。比喻成功之后,便忘了原来依靠的东西。
得舆[ de yú ]
《易·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