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鼻烟壶[ bí yān hú ]
装鼻烟的小瓶,一般制作精美,内壁饰有图画。
鼻烟瓶[ bí yān píng ]
即鼻烟壶。
鼻炎[ bí yán ]
由于感染、过敏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鼻粘膜炎症。
鼻眼[ bí yǎn ]
鼻孔。
鼻液[ bí yè ]
鼻涕。
鼻夷[ bí yí ]
旧指以鼻饮的少数民族。
鼻翼[ bí yì ]
鼻尖两旁的部分。通称鼻翅儿。
鼻音[ bí yīn ]
口腔气流通路阻塞,软腭下垂,鼻腔通气发出的音,例如普通话语音的m,n,ng(ŋ)等。
鼻饮[ bí yǐn ]
以鼻饮水。
鼻渊[ bí yuān ]
病名。俗称“脑漏”。鼻孔中常流黄色腥臭浊涕。久则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甚或头目眩晕。
鼻韵母[ bí yùn mǔ ]
鼻音收尾的韵母。普通话语音中有an,ian,uan,üan,en,in,u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 ong,iong等。
鼻皶[ bí zhā ]
亦作“鼻皻”。鼻尖发暗红色疱点。
鼻皻[ bí zhā ]
见“鼻皶”。
鼻张[ bí zhāng ]
鼻翼翕张。
鼻针[ bí zhēn ]
1.即别针。一种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的装饰物。2.针刺疗法的一种,在鼻部周围取穴,用毫针斜刺,以治疗某种疾病。
鼻痔[ bí zhì ]
鼻内所生瘜肉之类。初生形如石榴子,渐大下垂,色紫微硬,撑塞鼻孔,碍人气息难通。
鼻窒[ bí zhì ]
犹鼻塞。
鼻中隔[ bí zhōng gé ]
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
鼻肿眼青[ bí zhǒng yǎn qīng ]
鼻子肿起,眼圈发青。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鼻珠[ bí zhū ]
方言。鼻子。
鼻注[ bí zhù ]
鼻饮时用的管子。
鼻柱[ bí zhù ]
1.鼻梁。2.鼻中隔。
鼻准[ bí zhǔn ]
鼻尖;鼻梁。元 杨载《梦读退之诗颇奇诡已觉记其大旨作此篇》:“哀音起空洞,令人鼻準酸。”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所蓄犬,忽人立怒号,两爪抱持啮妇面,裂其鼻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大约这个人的年纪,总在二十以外了;鷄蛋脸儿,两颧上现出几点雀斑,搽了粉也盖不住,鼻準上及两旁,又现出许多粉刺。”郭沫若《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况》:“这里 阿里安 人种,眼色蔚蓝,鼻准高,多毛。”
鼻斲[ bí zhuó ]
削除鼻端之垩。事见《庄子·徐无鬼》。
鼻子[ bí zi ]
人或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位于头部,有两个孔。
鼻子底下[ bí zi dǐ xià ]
比喻很近的地方。
鼻子管[ bí zi guǎn ]
鼻孔。
鼻子头[ bí zi tóu ]
指追究的对象。
鼻子下面[ bí zi xià miàn ]
犹言鼻子底下。
鼻子眼儿[ bí zi yǎn ér ]
[口]鼻孔。
鼻祖[ bí zǔ ]
始祖,比喻创始人。
匕筴[ bǐ cè ]
羹匙和筷子。
匕鬯[ bǐ chàng ]
1.《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2.泛指饮食用具。
匕鬯不惊[ bǐ chàng bù jīng ]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匕爨[ bǐ cuàn ]
匕,羹匙;爨,灶。借指炊事。
匕首[ bǐ shǒu ]
短剑或狭长的短刀。
匕筯[ bǐ zhù ]
见“ 匕箸 ”。
匕箸[ bǐ zhù ]
指饮食。
比迸[ bǐ bèng ]
见“比併”。
比比[ bǐ bǐ ]
1.频频;屡屡:~失利。2.到处;处处:~皆是(到处都是)。
比比皆是[ bǐ bǐ jiē shì ]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比并[ bǐ bìng ]
1.亦作“比迸”。比试较量。多指比武。2.亦作“比并”。比肩,并列。《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语言填放他腔中,便説我这箇可以比并圣人。”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伊 傅 齐肩。”3.亦作“比并”。比拟;比喻。《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封 惪 为 平原侯,袭公主爵”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惪 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於此为甚。陈羣 虽抗言,杨阜 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聪明儿,禀天性,莫把 潘安 才貌相比并。”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姓 庞,你説道七手八脚,你比并我是螃蟹。”4.比较,相比。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四:“一曲都缘 张丽华,六宫齐唱《后庭花》。若教比并 红儿 貌,枉破当年国与家。”宋 王安石《山樱》诗:“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餘花最发迟。”清 李渔《凰求凤·阻兵》:“那箇女子,可有些才貌?与我比并起来,还是他好?我好?”刘大白《静夜》诗:“幽凄无比,画也难成,梦境也难比并。”5.指较量武艺。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上 东岳 泰安 神州争交赌筹,劈排定对,比并高低。”《水浒传》第十三回:“彀满处,兔狐丧命;箭发时,鵰鶚魂伤。较艺术,当场比并,施手段,对众揄扬。”《西游记》第五八回:“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 南海。”明 张凤翼《红拂记·扶馀换主》:“两员将高施武艺,两员将比并高低。”
比捕[ bǐ bǔ ]
谓限期捉拿在逃人犯,违期受责罚。《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喝道:‘他父亲已自三年前告了他忤逆在官,出了他籍,见有执凭公文存照,如何拿得父亲兄弟来比捕?’”《水浒传》第四二回:“着落 鄆城县 追捉家属,比捕正犯。”《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打刼许多东西,在家好快活,却带累我们,不时比捕。”明《杀狗记·乔人算帐》:“奉上司比捕,没处捕获。”
比长[ bǐ cháng ]
古代乡官名。
比冲[ bǐ chōng ]
又称“比冲量”、“比推力”。火箭发动机单位重量(力)推进剂产生的冲量,或单位重量(力)流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其值决定于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工作参数和使用的推进剂。工作介质喷射流速度愈大,比冲愈高。
比俦[ bǐ chóu ]
比并;匹敌。宋 林逋《荣家鹤》诗:“种莎池馆久淹留,品格堪怜絶比儔。”宋 苏辙《牛尾狸》诗:“压入糟盎肥欲流,熊肪羊酪真比儔。”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其土地之价格,递年腾贵,利益之巨,无与比儔。”
比雠[ bǐ chóu ]
比匹,匹敌。
比佽[ bǐ cì ]
辅助。语出《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比党[ bǐ dǎng ]
1.拉帮结派。2.同党。
比德[ bǐ dé ]
1.指结党营私的行为。2.同心同德。3.谓德行、德教可与之比拟、比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