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茶叶蛋[ chá yè dàn ]
茶鸡蛋。
茶仪[ chá yí ]
赠钱财供饮茶用。多自谦钱礼菲薄。闽剧《炼印》:“萧太师:这是二千两银子,送与贤侄作为茶仪。”
茶引[ chá yǐn ]
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上开运销数量及地点,准予按引上的规定从事贸易。此制始于 宋 代,元、明、清 仍之,清 末渐废。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一·江茶》:“政和 初,蔡京 欲尽笼天下钱实中都,乃创引法,即 汴京 置都茶场,印卖茶引,许商人赴官算请,就园户市茶,赴所在合同场秤发,岁收息钱四百餘万緡。”《宋史·赵开传》:“﹝ 建炎 二年﹞参酌 政和 二年 东京 都茶务所创条约,即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宋 时禁茶榷税,但是茶商纳了官银,方关茶引,认引不认人。有此茶引,可以到处贩卖。”
茶油[ chá yóu ]
用油茶的种子榨的油,颜色较浅,供食用,也可用来制化妆品、药物等。
茶余饭后[ chá yú fàn hòu ]
指茶饭后的一段空闲休息时间。也说茶余酒后。
茶余酒后[ chá yú jiǔ hòu ]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茶灶[ chá zào ]
烹茶的小炉灶。《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不乘马,升舟设篷席,齎束书、茶灶、笔牀、钓具往来。”元 萨都剌《白云答》诗:“石田紫芝老,茶灶碧蘚斑。”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寄严荪友》词:“藕荡桥 边理钓筩,苧萝 西去五湖东。笔牀茶灶太从容。”
茶粥[ chá zhōu ]
烧煮的浓茶。因其表皮呈稀粥之状,故称。
茶砖[ chá zhuān ]
即“砖茶”
茶座[ chá zuò ]
1.卖茶的地方(多指室外的):树荫下面有~儿。2.卖茶的地方所设的座位:茶馆有五十多个~儿。
嵖岈[ chá yá ]
山名。在河南。岈(yá)
搽旦[ chá dàn ]
元 杂剧脚色之一。犹今之彩旦。
搽粉[ chá fěn ]
涂上化妆粉。
搽画[ chá huà ]
涂抹。
搽灰抹土[ chá huī mǒ tǔ ]
指开脸谱。
搽拳[ chá quán ]
施展拳术。
搽脂抹粉[ chá zhī mǒ fěn ]
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
靫宬[ chá chéng ]
盛箭器。
靫袋[ chá dài ]
箭袋。
槎杈[ chá chā ]
参差貌。
槎槎[ chá chá ]
象声词。
槎程[ chá chéng ]
谓水路行程。
槎浮[ chá fú ]
乘筏泛游。
槎梗[ chá gěng ]
树杈子。
槎客[ chá kè ]
1.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后至 蜀,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2.清 海宁 人 吴骞 字“槎客”。吴 有书五万卷,筑 拜经楼 藏之。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有《北梦琐言》一帙,缮録工雅,有 红药山房、拜经楼、海寧 杨 氏诸印,卷首有‘宋 本’、‘乙’二印,审是 槎客 所鈐。”按,传说 汉 使 张骞 曾乘槎穷 河 源,故 吴 以 槎客 为其字。
槎沫[ chá mò ]
水击船筏激起的泡沫。
槎枿[ chá niè ]
1.树的杈枝。北周 庾信《枯树赋》:“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旧唐书·李说传》:“比夜,定 远 坠城下槎枿,伤而不死。”清 赵翼《落皮树》诗:“凌霄抽条枚,浥露透槎枿。”2.见“槎蘖”。
槎蘖[ chá niè ]
亦作“槎枿”。砍伐幼林。蘖,老株砍后再生的枝条。
槎山[ chá shān ]
谓劈山开路。
槎头[ chá tóu ]
见“槎头鯿”。
槎头鳊[ chá tóu biān ]
即鳊鱼。缩头,弓背,色青,味鲜美,以产 汉水 者最著名。人常用槎拦截,禁止擅自捕杀,故亦称“槎头缩颈鯿”。
槎头缩颈鳊[ chá tóu suō jǐng biān ]
见“槎头鯿”。
槎牙[ chá yá ]
1.亦作“槎枒”。亦作“槎岈”。树木枝杈歧出貌。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槎岈[ chá yá ]
见"槎牙"。
槎枒[ chá yā ]
见"槎牙"。
槎栉[ chá zhì ]
错杂繁多貌。
槎桎[ chá zhì ]
关野兽的用具。
槎子[ chá zǐ ]
筏子。
詧核[ chá hé ]
查核。
察按[ chá àn ]
审察。
察辨[ chá biàn ]
详审而明辨。
察辩[ chá biàn ]
1.明察善辩。2.指古代的“察士”和“辩者”。
察捕[ chá bǔ ]
侦察捕捉。
察察为明[ chá chá wéi míng ]
《晋书·皇甫谧传》:“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意思是要温良和顺,而不要在细小处计较得很清楚。后用以形容专在细小的事情上过分要求,以显示精明。察察:分别辨析。
察辞[ chá cí ]
谓审察言辞的真伪虚实。
察典[ chá diǎn ]
考核官吏的大典。明 制对官吏六年考核一次,清 改为三年。
察度[ chá dù ]
1.观察长度。2.犹审察测度。
察断[ chá duàn ]
审察判断。
察夺[ chá duó ]
经过考察研究而作出决定。
察风[ chá fēng ]
观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