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咕唧[ gū jī [ gū ji ]]
[ gū jī ]形容水受压力而向外排出的声音:他在雨地里走着,脚底下~~地直响。也作咕叽。[ gū ji ]小声交谈或自言自语:他们俩交头接耳地~了半天。他一边想心事,一边~。也作咕叽。
咕溜溜[ gū liū liū ]
象声词。滑轮等转动的声音。
咕咙[ gū lóng ]
犹咕哝。
咕噜[ gū lū [ gū lu ]]
[ gū lū ]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他端起一杯水~一口就喝完了。石头~~滚下去了。[ gū lu ]咕哝。
咕囔[ gū nāng ]
犹咕哝。小声说话。多指自言自语。
咕呶[ gū náo ]
小声说话。
咕哝[ gū nong ]
小声说话(多指自言自语,并带不满情绪):他低着头嘴里不知~些什么。
咕弄[ gū nòng ]
犹咕哝。小声说话。
姑表[ gū biǎo ]
属性词。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区别于“姨表”):~亲。~兄弟。~姐妹。
姑布[ gū bù ]
复姓。
姑嘬[ gū zuō ]
用嘴吸吮。姑,通“盬”。
姑爹[ gū diē ]
〈方〉姑父。
姑都[ gū dōu ]
嘴撅起貌。
姑恶[ gū è ]
鸟名。叫声似“姑恶”,故名。也叫“苦恶鸟”、“白胸秧鸟”。
姑夫[ gū fu ]
姑父。
姑父[ gū fu ]
姑母的丈夫。
姑负[ gū fù ]
犹辜负。
姑公[ gū gōng ]
丈夫的父母。
姑姑[ gū gu ]
父亲的姐妹。
姑获[ gū huò ]
传说中鸟名。相传为产妇所化,正月夜出现,其声似小儿泣,喜取人女子养之,至有小儿之家,即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说鸟落尘于儿衣中,可令儿病,也叫“鬼鸟”、“女鸟”、“夜行游女”。参阅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姑获鸟》。
姑舅[ gū jiù ]
属性词。姑表:~兄弟。~姐妹。
姑老[ gū lǎo ]
旧指嫖客。
姑老爷[ gū lǎo ye ]
岳家对女婿的尊称。
姑姥姥[ gū lǎo lao ]
母亲的姑母。
姑妈[ gū mā ]
姑母(指已婚的)。
姑妹[ gū mèi ]
父之妹。《左传·襄公十二年》“姑姊妹”唐 孔颖达 疏:“父之妹为姑妹。”《旧唐书·珍王諴传》:“德宗 仁孝,动循法度,虽子弟姑妹之亲,无所假借。”
姑墨[ gū mò ]
1.汉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阿克苏一带。2.三国时属魏,附于龟兹。
姑默[ gū mò ]
见“姑墨”。
姑母[ gū mǔ ]
父亲的姐妹。
姑奶奶[ gū nǎi nai ]
1.父亲的姑母。2.娘家 称已经出嫁的女儿。
姑娘[ gū niang [ gū niáng ]]
[ gū niang ]1.未婚的女子。2.女儿。[ gū niáng ]1.姑母。2.丈夫的姐妹。
姑娘儿[ gū niangr ]
称妓女。
姑娘家[ gū niáng jiā ]
未婚女子的称谓。
姑婆[ gū pó ]
1.丈夫的姑母。2.父亲的姑母。
姑且[ gū qiě ]
副词。表示暂时地,只好如此:我的意见~保留,以后再讨论。
姑容[ gū róng ]
姑息宽容。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如执法即当取斩,今原情暂且姑容。”《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景公 惜其才勇,亦姑容之。”清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若追究该夷人积年贩卖之罪,即已不可姑容。”鲁迅《集外集拾遗·又是“古已有之”》:“衣萍先生 所拟的区区打几百关几年,未免过于从轻发落,有姑容之嫌。”
姑山[ gū shān ]
即 姑射山。宋 苏轼《玉盘盂》诗之一:“从此定知年穀熟,姑山 亲见雪肌肤。”参见“姑射”。
姑射[ gū yè ]
1.山名。在山西省临汾县西,即古石孔山,九孔相通。2.《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
姑师[ gū shī ]
古代 西域 国名。即 车师。
姑恕[ gū shù ]
姑息宽宥。
姑苏台[ gū sū tái ]
亦作“姑胥臺”。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七年不成。”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汉 袁康《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胥门 外有九曲路,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以望 太湖。”元 萨都剌《登姑苏台》诗之二:“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清 孙枝蔚《姑苏台》诗:“姑苏臺 上春可怜,姑苏臺 下草芊芊。”
姑太太[ gū tài tài ]
1.娘家称已经出嫁的长辈女子。《红楼梦》第六回:“﹝ 狗儿 ﹞便笑道:‘老老既这么説,况且当日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为什么不你老人家明日就去走一遭,先试试风头儿去?’”《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 道:‘也没甚的説,不过来睄睄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份。’”2.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儿。《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舅太太道:‘姑老爷姑太太不在家,我今日就在上屋照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那西面一间把他打通了厢房,做个套间,你婶太太、姑太太,可以将就住得了。”
姑妄听之[ gū wàng tīng zhī ]
姑且听听(不必信以为真)。
姑妄言之[ gū wàng yán zhī ]
《庄子·齐物论》:“予(余)尝为女(汝)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后用姑妄言之指姑且随便说说,所说的不一定可靠或不一定有 道理。姑:姑且。妄:随便。
姑翁[ gū wēng ]
丈夫的父母。
姑息[ gū xī ]
无原则地宽容:决不能~贪污腐化的人。
姑息养奸[ gū xī yǎng jiān ]
无原则地宽容,等于助长 坏人坏事蔓延发展。养:扶植,助长。奸:指坏人坏事。
姑媳[ gū xí ]
婆母与儿媳。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自尽》:“若姑媳彼此反唇,夫妻偶尔角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老太太定席,请 宪太太 当中坐下,姑媳两人,一面一个相陪。”
姑洗[ gū xǐ ]
1.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律》:“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参见“十二律”。2.指农历三月。汉 班固《白虎通·五行》:“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唐 杜审 言《南海乱石山作》诗:“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3.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大吕”唐 孔颖达 疏:“周 铸无射,鲁 铸林鐘,皆以律名名鐘。知此大吕、姑洗,皆鐘名也。其声与此律相应,故以律名焉。”
姑胥[ gū xū ]
见“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