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地下宫殿[ dì xià gōng diàn ]
指帝王陵墓中的宫殿。
地下灌溉[ dì xià guàn gài ]
又称“渗灌”。将灌溉水引入地下,湿润根区土壤的灌溉。有暗管灌溉和潜水灌溉。前者灌溉水借设在地下管道的接缝或管壁孔隙流出渗入土壤;后者通过抬高地下水位,使地下水由毛管作用上升到作物根系层。地下灌溉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占用耕地,便于管理,但表土湿润不足,不利于苗期生长。
地下河[ dì xià hé ]
流经洞穴或一组连通洞穴的地下水道。
地下茎[ dì xià jīng ]
植物生长在地面以下的变态茎,包括根状茎、块茎、鳞茎和球茎。
地下郎[ dì xià láng ]
见“地下修文”。
地下热[ dì xià rè ]
见“地热”。
地下室[ dì xià shì ]
全部或一部分建筑在地下的房间(多为多层建筑的最下层)。
地下水[ dì xià shuǐ ]
泛指埋藏在地面 以下的水。但通常指埋藏在土壤、岩石孔隙和裂缝中的重力水。一般分两类:埋藏于地面以下第一个隔 水层之上,有一个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叫潜水;埋藏于地面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 水,叫承压水。
地下水回灌[ dì xià shuǐ huí guàn ]
简称“回灌”、“人工引渗”。降雨径流、河流来水、灌溉退水、经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通过地面入渗或水井注入对地下水源的人工补给工作。可控制地面沉降,防止海水入侵含水层,改善地下水水质,调节地下水温,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和石油地层的压力等。
地下水库[ dì xià shuǐ kù ]
地下砂砾石孔隙、岩石裂隙或溶洞所形成的,或建筑地下截水墙,截蓄地下水或潜流而形成的有确定范围的贮水空间。可贮存地下水,采用回灌方式贮存地面水。具有不占地、库容大、投资少、蒸发损失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地下铁道[ dì xià tiě dào ]
简称地铁。在 地下修筑隧道,铺设轨道,以电动快速列车运送乘客的现代公共交通体系。主要用于大城市,以缓解地 面交通拥挤状况。
地下修文[ dì xià xiū wén ]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地仙[ dì xiān ]
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2.比喻闲散享乐的人。3.比喻美丽的女子。
地险[ dì xiǎn ]
1.大地险阻;地面险阻。2.指险要之地。
地线[ dì xiàn ]
1.为了保证人身和 设备的安全,将电力和电子设备上的一点(通常在外壳上)同大地相连接的导线。2.在单导线的有线电通 信中用大地作为电流回路时,从机器引到大地的导线;在中波、长波无线电发射或接收设备中,使天线 电流引入大地来构成回路的导线。3.电力和电子设备中通常作为零电位的公共线。
地心[ dì xīn ]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360公里,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不同。
地心说[ dì xīn shuō ]
认为地球是宇宙 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转动的学说。在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人们 普遍认同地心说。
地心引力[ dì xīn yǐn lì ]
也叫重力。地 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力。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地行仙[ dì xíng xiān ]
1.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阿难,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絶於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宋 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寿南涧》词:“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明 唐寅《题自画守耕图》诗:“昨日三山降除日,长沮 同拜地行仙。”2.比喻远行的人。宋 文天祥《怀则堂实堂》诗:“中夜想应发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地形家[ dì xíng jiā ]
旧时擅长相地术的人。
地形图[ dì xíng tú ]
1.按国家统一的 规范和图式,测绘和编制的较大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1,000,000)普通地图。它能较精确地显示出地形 情况,可供国防和经济建设等多方面使用。2.习惯上也把以反映地形为主的小比例尺地图叫地形 图。
地穴[ dì xué ]
挖地成坑并加覆盖的原始住所。
地学夏令营[ dì xué xià lìng yíng ]
中小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的地学科技活动。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与探索。以野外活动为主,常涉及山、川、湖、海、石洞、矿产等知识,和旅游联系较密切,是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科学普及活动。
地窨[ dì yìn ]
地窖;地下室。
地窨子[ dì yìn zi ]
1.地下室。2.地窖。
地厌[ dì yàn ]
古代术数家谓狗为地厌。
地堰[ dì yàn ]
环绕田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较低的建筑物。
地雁[ dì yàn ]
流星的一种。
地羊[ dì yáng ]
1.犬的别名。2.方言。鼢鼠。
地窑[ dì yáo ]
地窖。
地一[ dì yī ]
神名。《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地衣[ dì yī ]
藻类与某些低等光 合生物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联合体。分布很广,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在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中起 重要作用,少数也供食用,多种还可提制染料、香料等。
辨析[ biàn xī ]
辨别分析:词义~。~容易写错的字形。
辨悉[ biàn xī ]
犹辨识。
辨晰[ biàn xī ]
1.辨析,分析。2.分辩明白。辨,通“辩”。
辨絜[ biàn jié ]
见“辨洁”。
辨学[ biàn xué ]
即辩学。逻辑学的旧称。辨,通“辩”。
辨雪[ biàn xuě ]
辩白昭雪。辨,通“辩”。
辨严[ biàn yán ]
置办行装。《后汉书·陈纪传》:“时议欲以为司徒,纪 见祸乱方作,不復辨严,即时之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始,有司辨严,用 绍兴 七年故事。”
辨言[ biàn yán ]
1.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辨,通“辩”。2.申辩,说辩解的话。辨,通“辩”。
辨眼[ biàn yǎn ]
敏锐的眼力。
辨验[ biàn yàn ]
辨别检验。
辨要[ biàn yào ]
论述能抓住要害。辨,通“ 辩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敛飭入规,促其音节,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太平御览》卷五九五引作“辩要”。
辨异[ biàn yì ]
分别,区别。
辨囿[ biàn yòu ]
辩士组成的圈子,言论界。辨,通“ 辩 ”。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发言惊辨囿,撝翰动文星。”参见“ 辩囿 ”。
辨雨[ biàn yǔ ]
普降雨水。辨,通“徧”。
辨浴[ biàn yù ]
谓准备沐浴之具。
辨约[ biàn yuē ]
明白简要。
辨章[ biàn zhāng ]
亦作“辨彰”。使昭然显明、彰明较著。
辨彰[ biàn zhāng ]
见“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