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荡志[ dàng zhì ]
1.谓涤净忧虑,恣逞情怀。《楚辞·九章·思美人》:“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 江 夏 以娱忧。”王逸 注:“涤我忧愁,弘佚豫也。”三国 魏 曹植《感婚赋》:“登清臺以荡志,伏高轩以游情。”南朝 宋 谢灵运《郡东山望溟海》诗:“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2.放纵之情。三国 魏 嵇康《酒会》诗之四:“实惟龙化,荡志浩然。”宋 苏轼《和陶拟古》之四:“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明 陈子龙《白紵舞歌》:“流光逸艳心所倾,盛年荡志欢纵横。”3.动摇、涣散意志。唐 柳公绰《大医箴》:“畋游恣乐,流情荡志。”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上:“﹝ 沉桂 ﹞綰时髻,被金翠,罗綺芬芳,争妍献媚,入其室者往往荡志迷魂也。”
荡舟[ dàng zhōu ]
1.以手推舟,行于陆地。2.划船。3.簸荡船只。4.用水师冲锋陷阵。5.划船。
荡主[ dàng zhǔ ]
别帅,副将。
荡坠[ dàng zhuì ]
毁灭;倾覆。
荡子[ dàng zi ]
浅水湖。
档案[ dàng àn ]
机关、企业、学校或专门机构等集中分类保存的各种文件或材料。
档案馆[ dàng àn guǎn ]
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机构。我国中央及各省市都建有此机构。周 朝的天府,汉 朝的兰台、东观,唐 朝的史馆,宋 元 的架阁库,明 朝的皇史宬,清 朝的内阁大库,都是 中国 历代王朝集中保管档案的地方。
档案学[ dàng àn xué ]
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档册[ dàng cè ]
簿籍。
档调[ dàng diào ]
档子班艺人所唱的曲调。清 张焘《津门杂记·小班》:“档子班……蓄雏姬数人,玉貌綺年,颇能度曲,所唱名曰档调。”参见“档子班”。
档子班[ dàng zǐ bān ]
旧指艺妓班子。
潒潒[ dàng dàng ]
荡漾貌。
簜节[ dàng jié ]
竹节。犹竹符,古代信使持其半以验证。
簜札[ dàng zhá ]
纸名。即玉版纸。
刀把[ dāo bà ]
1.刀、剑的柄。2.比喻把柄。3.比喻权柄。
刀把子[ dāo bà zi ]
刀把。多用以比喻兵权或杀生大权。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五:“黎元洪 身边全是旧人,刀把子操在他手里,到底可靠不可靠?”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四》:“刀把子总有一天会拿在我们手里的。”
刀靶[ dāo bǎ ]
见“刀把”。
刀欛[ dāo bà ]
见“刀把”。
刀瘢[ dāo bān ]
刀痕。
刀背[ dāo bèi ]
刀上与刀口相反、不用来切削的一边。
刀匕[ dāo bǐ ]
刀和匙。食具。
刀笔[ dāo bǐ ]
1.古代写字的工 具。用笔在竹片上记事,有错误则用刀刮去重写,因此刀笔连用指有关公文案卷的事。2.旧指办理公文 的小官吏。也指为人写状子的人(多含贬义):~吏。
刀笔吏[ dāo bǐ lì ]
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刀笔士[ dāo bǐ shì ]
指文人。唐 戎昱《苦辛行》:“如今刀笔士,不及屠沽儿。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復相误。”
刀笔先生[ dāo bǐ xiān shēng ]
即刀笔讼师。
刀币[ dāo bì ]
中国古代铜铸币。形似刀,上面铸有文字,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
刀兵[ dāo bīng ]
指武器,转指战事:动~。~相见。~之灾。
刀柄[ dāo bǐng ]
1.刀的把手。2.比喻兵权或生杀大权。
刀布[ dāo bù ]
古代货币。
刀叉[ dāo chā ]
吃西餐用的刀和叉。
刀鋋[ dāo chán ]
刀和短矛。古代兵器。
刀尺[ dāo chǐ ]
1.剪刀和尺。裁剪工具。2.指服装的制作。3.喻法式规矩。4.喻品评进退人才的权力。5.方言。修饰,打扮。
刀勅[ dāo chì ]
见“ 刀敕 ”。
刀敕[ dāo chì ]
亦作“刀勅”。捉刀应敕的省称。借指权臣。
刀疮[ dāo chuāng ]
刀伤。
刀丛[ dāo cóng ]
喻险恶的或战争的环境。
刀呾[ dāo dá ]
絮烦。
刀刀[ dāo dāo ]
动摇貌。
刀刀客[ dāo dāo kè ]
即刀客。土匪。
刀斗[ dāo dòu ]
即刁斗。
刀豆[ dāo dòu ]
豆科植物名。荚形似刀,故名。蔓生,花紫或白,似蛾形。嫩荚可供食用;成熟种子或壳可入药。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刀豆》。
刀法[ dāo fǎ ]
刻印、烹饪或练武术过程中用刀的技法。
刀风[ dāo fēng ]
1.佛教语。人临终时,备受死苦,四大分离。其中风解肢节如刀,名为刀风。2.泛指狂暴的风。
刀锋[ dāo fēng ]
刀尖;刀刃。
刀斧[ dāo fǔ ]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刀斧手[ dāo fǔ shǒu ]
刽子手。《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 怒极,喝令绑出斩首。刀斧手得旨,推出市曹斩讫。”《荡寇志》第一一七回:“刀斧手将 白瓦尔罕 推出帐外,将要行刑,忽听火光中一位佳人从外进来,连叫刀下留人。”聂绀弩《怀<柚子>》:“走在前面的是刀斧手,穿着短装便衣,挽着袖子,手里提着雪亮的鬼头刀。”
刀竿节[ dāo gān jié ]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二月初八。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穿盛装赶来聚会。会场中央竖一刀竿。一壮年身穿红衣,绕竿唱歌跳舞后,跃上刀竿,脚踩刀刃,向上攀登,到顶点后鸣放鞭炮。此外还表演跳火海等节目。青年男女则聚集一起,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活动。
刀耕火耨[ dāo gēng huǒ nòu ]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刀耕火耘[ dāo gēng huǒ yún ]
犹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 dāo gēng huǒ zhòng ]
一种原始的 耕作方法。把地上生长的草木砍倒烧成灰作肥料,就在烧后的地面上挖坑下种。种(zh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