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宰杀[ zǎi shā ]
杀(牲畜、家禽等):禁止随意~耕牛。
宰杀务[ zǎi shā wù ]
五代 时 吕兖 所设专司屠宰民人以给军食的机构。《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噉騣尾。吕兗 选男女羸弱者,饲以麴麫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亦称“宰务”。《新五代史·杂传·刘守光》:“兗 等率城中饥民食以麴,号‘宰务’,日杀以餉军。”
宰摄[ zǎi shè ]
犹主宰。
宰牲节[ zǎi shēng jié ]
伊斯兰教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这一天,伊斯兰教徒要宰牛、羊、骆驼等献礼。也叫古尔邦节或牺牲节。
宰士[ zǎi shì ]
宰相的属官。
宰世[ zǎi shì ]
掌管、治理天下。
宰守[ zǎi shǒu ]
1.主管守卫。2.泛指地方行政长官。
宰树[ zǎi shù ]
坟墓上的树木。
宰司[ zǎi sī ]
1.谓百官之长,处宰辅之位者。2.主管掌理。
宰思[ zǎi sī ]
凝神,集中思绪。
宰隧[ zǎi suì ]
墓道。
噪噪[ zào zào ]
乱嚷嚷;议论纷纷。
噪噪切切[ zào zào qiē qiē ]
犹言嘈嘈切切。指弦乐器上大弦和小弦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噪诈[ zào zhà ]
狡猾奸诈。譟,通“劋”。
噪逐[ zào zhú ]
叫骂驱逐。
噪嘴[ zào zuǐ ]
多嘴。
簉乏[ zào fá ]
谓临时充数。
簉访[ zào fǎng ]
簉访,汉语词语,意思是往访
簉集[ zào jí ]
萃集;凑集。
簉鹭[ zào lù ]
形容百官朝见时整齐的行列。
簉弄[ zào nòng ]
小曲。一说杂曲。
簉室[ zào shì ]
旧时称妾。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小妻曰妾,曰嬬,曰姬,曰侧室,曰簉室。”《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你就説,见一妓女某人,本係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按,《左传·昭公十一年》:“僖子 使助 薳氏 之簉。”为此语所本。
簉羽[ zào yǔ ]
排列齐整,若飞鸟的羽翅。比喻古代百官朝见时仪仗行列整齐。
燥暴[ zào bào ]
1.犹勇猛。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宽展那猿猱臂,侧坐着虎熊腰,雄纠纠施呈那燥暴。”2.犹粗野。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四折:“情理这 韩松 使燥暴,脑背后都来到,俺这里 郑恩 暗暗的藏,他那里不住声高高的闹。”3.暴躁。清 李渔《蜃中楼·传书》:“况且我叔父的心性,最是燥暴,当初洪水九年,皆他一怒所激。”
燥笔[ zào bǐ ]
中国 书画术语。谓用笔含墨量甚少。宋 洪迈《容斋续笔·州县牌额》:“绍熙 元年,添差通判 卢瑢,悉以所作隶字,换郡下扁牓……郡人以为字多燥笔,而於州牌尤为不严重,私切忧之。”
燥不搭[ zào bù dā ]
怪难为情。
燥坼[ zào chè ]
干燥坼裂。
燥发[ zào fā ]
谓胎毛始干。指年少。明 袁宗道《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夫太宰公者,即 宗道 燥髮时所稔闻 少泉先生 者也。”清 黄蛟起《西神丛语·华叔阳》:“锦华 为媵时尚燥髮,稍长,玉质天秀。”王闿运《祭常都尉文》:“六十无儿,女未燥髮;人穷天穷,奄然遂没。”
燥刚[ zào gāng ]
1.干燥刚劲。2.指燥烈干热的药。
燥涸[ zào hé ]
干涸。
燥火[ zào huǒ ]
1.烈火。2.比喻焦急烦躁的心情。
燥急[ zào jí ]
1.干渴得利害。2.焦躁不安。
燥坚[ zào jiān ]
干燥坚固。
燥劲[ zào jìn ]
干燥强劲。
燥烈[ zào liè ]
1.燥热猛烈。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夫燥烈之药,加以煅炼,其力既猛,其毒亦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2.犹强烈。沙汀《记贺龙》四:“由于燥烈的寒冻,又刚才骑过马,他跺脚搓手地嚷道:‘哎呀,这不冷死人吗!’”
燥莽[ zào mǎng ]
谓因焦躁而鲁莽行事。
燥皮[ zào pí ]
痛快;快意。
燥脾[ zào pí ]
痛快;快意。
燥脾胃[ zào pí wèi ]
见“燥脾”。
燥气[ zào qì ]
干燥之气。
燥热[ zào rè ]
(天气)干燥炎热:这里冬季干冷,夏季~。
燥涩[ zào sè ]
干燥滞涩。
燥湿[ zào shī ]
1.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清 谭嗣同《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2.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处,避湿就燥。问其燥湿者,问其居处何如也。”清 梅曾亮《朱孺人墓志铭》:“吾妇幼失母,专其事母者事父,及后母遗腹弟。调燥湿,御侵侮,皆与其劳。”3.指世态炎凉。汉 蔡邕《辞郡辟让申屠蟠书》:“﹝ 申屠蟠 ﹞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溼轻重,不为穷达易节。”唐 陆龟蒙《幽居赋》:“颂厥土之三壤,託高风之四邻,纔祛燥湿,稍远嚣尘。”宋 司马光《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4.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与他分个燥湿。”
燥屎[ zào shǐ ]
1.指胃中燥结的宿食。2.歇后语。干搁着。谓事情搁置未办。
燥吻[ zào wěn ]
干燥的嘴唇。
燥叶[ zào yè ]
枯叶。
燥战[ zào zhàn ]
激战。
燥灼[ zào zhuó ]
焦急如焚。
燥子[ zào zǐ ]
即臊子。方言。细切的肉。亦指烹调好加在别的食物中的肉末或肉丁。
趮疾[ zào jí ]
急疾;迅速。